其他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
圖片來源:博客來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這本書是由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和美國耶魯大學國際與發展經濟學教授合著,兩位教授想藉由數據分析證明,我們今天所採用的教養方式,及產生的教養焦慮,大部分都能用經濟學解釋,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你所在社會的貧富差距及教育的投資報酬率。

現代經濟如何影響教養

matilda-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1

三種教養方式

書中介紹了放任型、專斷型和威信型三種教養方式:

  • 放任型:父母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讓小孩自行做決定並鼓勵他們獨立自主。
  • 專斷型:父母要求小孩順從,並嚴格控制孩子的行為。(不一定打罵)
  • 威信型:介於兩者之間,但不是透過命令和紀律,而是透過說理來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作者強調,這本書不是教養指南,並不會去比較三者的好壞,只是要了解為什麼不同社經地位、不同文化的父母會採取特定的教養方式。書中將專斷與威信視為密集教養,採取密集教養的父母會干預小孩的教育,只是方法不同,前者執行高壓策略,後者則用軟性的態度型塑小孩的價值觀。

教養的價值觀與貧富差距

瑞典社會學家為研究文化價值觀變遷對社會和政治生活的影響,展開一份問卷調查,這份問卷的其中一個問題是:「父母認為小孩在家該學習最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選項包括獨立、勤奮、責任感、想像力、容忍力、尊重他人、節儉與儲蓄、決心與堅持、宗教信仰、無私和順從,而受訪者最多從中選擇五項。

作者將調查結果與各國所得的狀況做比較,發現在所得高度不均的國家,父母認為勤奮是最重要的,而所得高度平均的國家,父母認為獨立和想像力更重要。

又根據各國福利支出來看,社會福利完善的國家,如瑞典,父母的態度會偏向放任;所得高度不均的國家,如美國,因為競爭激烈,父母就會採取威信或專斷的態度,迫使孩子努力。

教育的投資報酬率

只看貧富差距,其實也有例外。

法國的貧富差距並不大,但父母多選擇威信教養的方式,這是因為法國各個高中的表現差異頗大,加上高等教育分為一般大學和高等商業學院,後者提供精英教育,只有不到5%的學生能夠考進。或許因為如此,法國的父母多認為勤奮是孩子最重要的價值觀。

日本也是所得不均程度較低的國家,父母認為獨立是最重要的,但日本同樣在教育上競爭激烈,學生需要額外花時間補習功課,因為頂尖大學畢業後能夠獲得的工作跟一般大學差非常多。

因此,在教育上的投資報酬率較高,也就是孩子能夠倚靠教育「翻身」的國家,父母採取密集教養的比例會提高許多。而在北歐,因為偏鄉與城市的學校差不多,畢業後也不怕找不到工作,父母較為重視獨立和想像力這兩種價值觀,對教養也流行採取放任的態度。

令人玩味的是,對育兒採取完全放任態度的瑞典(整個社會都是),在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中總是名列前茅。

經濟變遷如何影響教養

matilda-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2

不同時代的教養策略

工業化時代以前,父母多實行專斷教養,且贊成打罵孩子。當時的孩童夭折率高,整個社會是以大家族為單位,所有家族成員必須互助生產,連孩子也不例外,因此,並不鼓勵人們追求獨立生活,父母會期望孩子遵守社會規範,社會氛圍也支持嚴格管教。

工業化後,越來越多工作被釋出,下一代可以藉由學習技能或知識提升自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少人繼承家業,造成專斷教養的式微。

二戰後的六零到七零年代,經濟的復甦讓貧富差距變得緩和,當時美國和大部分先進經濟體的父母支持開明教育,採取較為放任的教養方式,但八零年代後,貧富差距加劇的國家,如美國和英國,父母又開始選擇密集教養的方式,以避免孩子因為落後而無法進入頂尖大學就讀。

男女教養態度變化

工業化時代以前,多數家庭務農,當時的男女分工非常明確,認為女性較為靈巧,可以操作紡車之類的器材,但工業革命以後技術提升,消弭了這種差異,以男性為主的工會甚至反對女性競爭工作機會,而已婚的女性整日忙於家務,根本無法工作。

因此,當時男孩才被重視進入人才市場,能接受閱讀、寫作和算數的教育,女孩極少能接受正規教育,或者只能接受有限的基本知識。

二戰期間,因家中男性前往戰場,數百萬名女性紛紛加入勞動人口,包括已婚女性,加之女權運動的興起,使女性受教育的比例增高,而後,新增許多如服務業般較不注重體力的工作,家電技術的革新也減低了女性的家務時間,使得女性的就業機會年年增加。

現今,男女在就業市場上雖還未真正平等,但在多數先進經濟體的國家,男女就業的比例已經差異不大,這樣的誘因也影響著父母更重視對女孩的教育投資。根據書中資料,美國25歲到29歲完成大學學業的兩性比率,女性在1990年代就已經超過男性了。

生育率與教養成本

生育率的降低,密集教養的趨勢或許是一個重要因素,父母如果想多投資小孩,花時間在每個子女身上,只要多生一個孩子,就得多花費時間和成本。

我們可能會以為,各個先進國家的生育率降低,可能與女性高度的就業率有關係,但根據書中2015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女性參與勞動率與總生育率的比較資料,卻發現總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率呈現正相關,如冰島的女性就業高達七成五,生育率逼近2%,而緊隨其後的是紐西蘭,其女性勞動就業有六成以上,生育率更是高達2%。

作者認為,要提升生育率,得先知道現代女性通常會想兼顧事業和家庭,在這樣的前提下,訂立專門協助職業婦女的政策(如完善公共托育制度)或者鼓勵男性分擔照顧小孩的責任,會比起灑錢補貼更好。他們舉了德國的例子,雖然德國的生育津貼比美國還豐厚,但生育率持續低迷。

國家政策如何影響育兒

matilda-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3

中空化的中產階級

新科技和機器逐漸取代中級技術工作,像銀行職員、白領工廠勞工和公共部門員工等,就連下層管理工作也因為企業的組織改變而逐漸消失。這類中級技術職業比高技術和低技術的工作更快消失的現象,造成社會兩極化,若中產階級瓦解將破壞社會凝聚力,這種趨勢也可能加劇對教育機會的競爭。

不過,作者認為不必對此現象過度擔憂,因為技術很可能重新洗牌,只是威信型父母將來會大失所望,拚命讓孩子擠進頂尖大學不一定是高薪保證,「選對科系」的重要性可能會逐漸超過「選對大學」。

用政策縮小階級差距

有鑑於「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越來越劇烈,作者建議政府要適當介入,因為許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視中產階級共識為支撐民主順利運作的主要力量,如果沒了中產階級,上層和下層的衝突很可能會加劇。

因此他們認為,政府若能提供優質托嬰服務、產假福利和及早介入教養等政策,和建構一個強調公平入學、淡化早期競爭的教育系統,有助於緩和貧富差距對孩子未來的衝擊,不僅能改善孩子們的未來成就落差和健康,也能減少犯罪率,並有效增加稅收。

總結

這本書大概花了很多時間在寫,2019年才出版,書中資料幾乎是2016年以前的,有興趣的人可以查查現今的數據,像全球創新指數每年都有更新,瑞典一直是榜上有名,而且排名每次都超越美國。

此外,這本書還提了很多事情,包括父母的學歷如何影響教養方式、各個先進國家重視的價值觀、教育制度分別為何、教養方式的不同等,令我意外的是,英國和美國的「直升機父母」並不少(書中沒提數據,但有提到兩國這個現象),這與我們印象中英美兩國對教育的開明有所不同,可見貧富差距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乃至於下一代。

心得

每次經過安親班,看到安親班把孩子們的成績貼在外面的牆上,都有種孩子們變成商品的錯覺,當然,這只是安親班表示自己教學優良而已,只是,如果孩子經過,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被貼在牆上,或是自己的名字是裡面成績最差的,不知道是什麼感覺?

我只在升國中的暑假補過一次習,因為沒錢,母親無法讓我繼續上,曾經覺得遺憾,但想想,或許就是因為沒上補習班,得找方法改進成績,填志願也是自己想辦法查資料解決,造成我獨立的性格。因此,讓我選教養的價值觀,會認為獨立是最重要的,目前帶兩個孩子,也是以獨立為優先。

至於其他價值觀,我可能會選堅持、儲蓄、想像力和責任感,在我的認知裡,獨立是基本的生存要件,而堅持是最難的品質,這兩項我會覺得最優先。儲蓄可以應對突發狀況;不管是自由工作者還是全職員工,責任感都非常重要;想像力是最難以判別但關鍵的品質,學界和商界都很喜歡說創意,但創意如何來?靠想像力。

乍看之下,經濟學跟育兒好像沒什麼關係,卻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

以這本書的觀點,父母會變成直升機,恐怕只是回應大環境變化的應對策略,畢竟,我們都想為孩子好,又怕孩子落於人後,患得患失之下,很容易就教養焦慮,看了這本書,用宏觀的方式理解教養的變化與根源,或許能把你從焦慮中拯救出來。

│免費支持│拍手5下,支持我跟你分享更多好書

Share this post

「閱讀很重要,但生活也是。」相信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也是閱讀的一部份,目前的身分是文字工作者二度就業中。有任何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