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於2014年出版,2017年改版,直到2022年,此書還穩穩踏在博客來商業理財類百大暢銷榜裡,可見,確有其過人之處。
雖然兩位作者蓋瑞‧凱勒(Gary Keller)和傑伊‧巴帕森(Jay Papasan)並非提出什麼嶄新的洞見,就是讓你在生活中實行減法原則,但他們抽絲剝繭,層層遞進,說明時間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若想臨終無悔,就找出對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並專注於此。
不管是在工作、人際關係、生活,或是健康、個人興趣等領域,你都可以先問自己:「我能做哪一件事,確保做了之後,其他事情變得比較容易,或不必做?」
本文目錄
找出最重要的一件事
你的待辦事項是生存清單,還是成功清單?
待辦事項清單是常見用於時間規畫的工具,我們會將每月每週每天的待辦事項紀錄下來,但當我們有最重要的事情要做,過多的待辦事項只會拖累腳步,應該先考慮自己的目標為何,才為這個目標訂立成功清單,讓每月每週每天的「第一要務」成為一片片骨牌,讓你推倒最終目標。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令我印象深刻,作者40歲才開始學吉他,但他每天只有20分鐘可以練習,於是他的朋友建議,如果他只能做一件事,那就只練習音階。後來,他選擇只練習藍調音階,最後,他學會了許多古典吉他的獨奏曲。
因此,即便只有短短時間,你還是可以「專注在一件事」上,不管你要完成哪個目標,找出對那個目標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並且努力執行。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你持續專注某件事66天,這件事就能變成你的「習慣」,融入你的生活。
平衡的生活是個謊言
我們無法達到絕對的「平衡」,所謂的「平衡」就只是個概念,這是因為要達成卓越的成果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時間,在某個時段投入一件事,代表在那個時間你不會做其他事,也就不可能「平衡」。
當然,我們不可能為了工作完全放棄生活,而是要達成每個領域的「第一要務」,畢竟我們每個人一天都是只有24小時。書裡建議,在工作上,每天每週每月都用極高的時間比例完成「最重要的那件事」,確保取得最好的成果,並將工作跟生活區隔開來,把生活分成許多區塊,每個區塊給予最低的注意力。
如此一來,我們便能「在工作的時候好好工作,玩樂的時候好好玩樂」。
勇敢並非不知害怕,而是超越害怕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但我們卻經常為自己設立「上限」,認為遠大的夢想不切實際,如果我們害怕自己臨終前後悔沒有活到極致,就別怕「想得大」。
從大處著眼,我們就不會侷限自己要走的路。在往「大」邁進的旅程中,你的想法、你的能力、你的人際關係,以及你認為什麼事情可以辦到、需要做什麼事,都會讓你成長,於是,等你抵達終點,你也變「大」了!
書裡提到一本著作,叫做《和自己說好,生命裡只留下不後悔的選擇》,作者布朗妮‧維爾(Bronnie Ware)原本在銀行業,後來在機緣下開始安寧療護的工作,她發現,臨終者死前對她訴說最多的悔恨是:「但願我有足夠的勇氣做自己,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對我期望的生活。」
作者認為,去了解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事情才不後悔,將這樣的目的帶到生活裡,讓每月每週每天的「第一要務」都變得有意義。到最後,你會說:「很高興我做過了。」而不是,「但願我做過。」
缺少答案時,選個方向
當然,有的時候我們不一定知道該往哪走,作者建議,不必想得太過沉重,只要先想著你希望生活成為什麼樣子的「一件事」,而不是其他事情,設法寫下你希望達成的事情,然後描述你將如何做。
對他來說,他寫下的句子是這樣:「我的目的是透過我的教學、訓練和文章,幫助人們過可能最美好的生活。」因此,教學就是他的「一件事」,已經持續將近30年了,起初他教導客戶了解市場,及如何做出大決定,接著,教高績效模式和取得高成就的策略,最後10年則教導特定的生活營造原則。
選定一個方向,開始往那條路跨出步伐,看看自己喜不喜歡。時間會使你看得更清楚,如果你發現不喜歡,總是可以改變心意,因為那是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找出最重要的一件事,用《深度工作力》練習深度思考,將時間最大化。
預約無悔人生計劃
先從大格局地圖著手,再用小焦點羅盤定位
找出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後,那麼,對這個終極目標思考,「我能做哪一件事,做了之後,其他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甚至不必做?」設法將生活和工作理出頭緒,避免分心,用大格局問題發展生活願景、事業生涯及公司的方向,用大的觀點看待你的生活,並確保自己在想要的人生軌道上。
作者表示,每當結果攸關重大,他一定會問自己這個問題,當他知道答案,就會在接下來的計畫繼續問自己,直到看出連結關係,把自己的骨牌排成一列,用力推倒最終目標。
但他只在自己重視的領域問問題,如靈修、健康、生活、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事業和財務等,並依照這樣的順序處理這些領域,因為他認為,每個領域都是下個領域的基礎。
為了替這些領域「定位」,書中提議你可以先定義「問題類別」,例如,我在「某某領域」,能做哪一件事,做了之後,其他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甚至不必做:
身體健康
- 我能做哪一件事,確保我好好運動?
- 我能做哪一件事,以紓解壓力?
人際關係
- 我能做哪一件事,改善我和伴侶的關係?
- 我能做哪一件事,改善子女的學校成績?
財務
- 我能做哪一件事,改善我的財富淨值?
- 我能做哪一件事,消除信用卡債務?
或者用「5年後」、「未來」等,加入「時間框架」,找到自己的大格局答案,從目標回溯現在,做出自己的人生計劃:
- 為了臨死前不後悔,我想要什麼?為達成這個終極目標,我要做哪一件事?
- 根據我的終極目標,未來5年我能做哪一件事?
- 根據我的5年目標,未來1年我能做哪一件事?
- 根據我的1年目標,這個月我能做哪一件事?
- 根據我的本月目標,我這週能做哪一件事?
- 根據我的本週目標,我今天能做哪一件事?
- 根據我的本日目標,我現在能做哪一件事?
預約時段,為生產力而活
作者說,自己無法像其他創業家總是能長時間工作,在體力無法負荷的情況下,就必須想辦法在能投入的時數內,發揮高生產力,解決辦法就是「預約時段」。
他會翻開行事曆,把完成一件事的所有時間都預約起來──如果是經常性的事務,就預約每天合適的時間,使它成為一種習慣;如果是一次性的事件,就預約適當的日子和時間。
為了取得卓越成果,作者提醒,得依照下列順序預約三件事的時段:
- 預約「休息」時段:作者認為休息和工作同樣重要。
- 預約「一件事」的時段:為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作者建議1天最少預約4個小時的時間去做。
- 預約「計劃」時段:每週分配1小時,檢討當月目標和當年目標。
保護你的預約時段,告訴自己,它們絕對不能移動。當你面對上司的要求,便問對方是否可以在某個明確的特定時段做好,作者認為,主管提出要求,只是想立刻交代,未必是真的馬上需要,但如果真的需要你現在去做,那就必須遵循「擦掉後另行補上」的原則,重新安排你的預約時段。
為你的人生負起責任
作者認為,為結果負起完全的責任,不將責任推卸給別人,是一個人取得成功最強而有力的做法。在執行「一件事」的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和困難,負責任的人不把問題歸咎其他人或事,會想辦法把問題解決,不屈不撓地往前邁進。
因此,必須對「一件事」保持「目標導向」的心態,不接受任何限制,打開心胸,接納任何做事的新方法和新觀念,才可能在挫折或困難中有所突破。為此,找尋誠實客觀的合作夥伴、協助你的教練,都是解決方案之一。
除此之外,學會說「不」的說話藝術,維持良好的健康習慣,別怕一團亂,選擇待在支持你的環境,都是在生活中確實執行減法原則的關鍵。
>>對職涯規畫有興趣的話,推薦《人生的長尾效應》,該書講述25、35、45等三個階段的職涯規劃建議,作者教你列出自己的職涯經歷清單、規劃自己的100小時、職涯路徑導航及年度職涯效益評估等,是能把未來藍圖具象化的好書。
個人心得
我很喜歡艾爾文在推薦序裡所說的一句話:「有時候讀一本書不見得是為了學習新知識,而是為了強化自己身上某種該守住的觀念。」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80/20法則,也知道生活該執行減法原則,但總是忍不住為了各式各樣的事情而分心,忘記去做自己最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作者以自身為例,像一個資深前輩般娓娓道來,不說教不高傲,猶如暮鼓晨鐘在各個層面上敲醒你,讓你知道自己就是該「聚焦」,該全力以赴、設立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責,真正為生活做出改變。
這本書促發了我的思考,更促發了我的行動,每每讀到一個段落,我都被說服了,忍不住想:「對,我該這麼做!」合上書,腦袋仍跟著書裡的問題瘋狂轉動,「我該怎麼做才能做到這樣的目標?什麼是我『最重要的一件事』?」
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非常榮幸可以讀到這本書,真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