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9年年尾知道子彈筆記的。
當時,我的生活一團亂,無後援一打二,孩子一個快 3 歲,另一個快 1 歲,三餐幾乎自己煮,我還全親餵。如果有同樣經歷的媽媽就應該知道,這代表我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當時,從網路上知道這個筆記的方法,非常想試試看為什麼一堆人宣稱子彈筆記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我查了非常多資料才開始,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真的看這本書,因此,這可不是用了子彈筆記後人生一片開朗的勵志故事。而是我如何失敗,兩三年後又決定重新開始的故事。如果你想開始寫子彈筆記,你可以把這些當作警惕,避免重蹈我的覆轍。
首先,我會從我的失敗經歷開始說起。
本文目錄
過去的失敗,以及為什麼
當初的開始和結束
先前情提要一下,在寫子彈筆記之前,我是一個完全沒寫日記、筆記、手帳,在職場時連寫便條紙都會忘記放哪的人,總之,我不僅迷糊到不行,還很容易在生活中迷航,也就是《子彈思考整理術》裡那種「在生活中無意識自動導航」的人。也買過幾次手帳,但因為常常忘記要寫,就放棄了。
那時候,我有看閱讀前哨站的瓦基分享寫子彈筆記的經驗,也知道大概的重點在哪邊,但因為後來在搜集版面的時候,被五花八門的漂亮版面給迷惑。雖說我已經盡量簡潔了,可時間很少的情況下還是太多,後來因為二寶長牙、大寶生病,我又開始每天睡不飽的狀態,沒體力半夜爬起來寫筆記而放棄。
▼下面就是我當時的週計畫:
那時候大寶常常生病,所以記錄每日三餐和睡眠時間(下午和晚上),也有每日任務和花費清單。我會每天寫下氣溫是因為那陣子早晚溫差大,這樣我比較知道要怎麼給小孩準備衣服。
▼這是我當時的月計畫
回顧過去,有兩個重點:
- 我不知道要把目標拆成任務。
- 不習慣把所有的事情和想法記錄下來,所以版面很空。
我在月計畫有三個目標,但是完全沒有把這幾個大目標拆成小任務放進週計畫,在記錄三餐和小孩的狀態上又做得太細。結果導致我自己的目標沒有達成、也沒辦法真的了解小孩子的狀況。(現在我回去翻閱,發現那陣子大寶一直在生病,這也是記錄的好處,可以回頭檢視)
右上角有一個閱讀清單,是確實已經開始在閱讀了,但讀完這兩本書,我根本忘記後面到底自己在幹嘛了,因為只記錄了小孩的睡覺時間,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睡多久、半夜起來幾次。到後來,我連三餐都經常沒記錄,因為等我回頭補記,也常常忘記到底吃了什麼。
回頭翻閱,發現自己設計的版面很空,表示這些表格不適合當時的我,我用了太多「別人的」想法。現在重新來,我才用幾天,發現其實每天都有好多事情要記。
無法持續的原因
幾經思考,我問自己:如果回到過去,我該怎麼重新開始?
- 越簡單越好,先養成記錄習慣
- 目標要換成需執行的任務
- 要留出反思的時間
現在回過頭審視,我覺得我需要先養成記錄的習慣,因此,版型的選擇越簡單越好,而且我也必須想辦法把所有想做的事情丟出來,清空腦袋,才能專注手邊的事情。然後,不管我有什麼目標,都必須拆成一個個的動作或小任務,丟到每月、每週和每天的行程裡。
最後,如果我有好好記錄,就能在轉移任務時,去審視哪些事對我不重要,並且,我每天需要找出固定的空白時間,才能靜心思考,未必要遵守「早上規劃、晚上反思」的規矩,而當時,我真正固定的空白時間其實是小朋友的午覺時間,有時間靜心反思,記錄才能發揮作用。
《子彈思考整理術》內容摘要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子彈思考整理術》的內容,我認為是「記錄」與「反思」──忠實而精簡地記錄著生活,並在每天每週每月結束後進行反思,把不重要且無關的任務刪除,只留下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子彈筆記的由來
一開始,作者會分享子彈筆記的核心系統,是因為記錄帶給他不一樣的人生。
911 恐怖攻擊後,他一個藝術科系畢業的學生到處碰壁,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也因為整天被老闆羞辱,難以找到生存的信心。某天,他翻開筆記本,發現自己的生活記錄上總是有查找互動式網頁的資料,於是拿著僅存的錢上了課……
後來,他當上網頁設計師,開創公司,到如今成為世界級的暢銷作家,就是因為他花時間記錄下自己的生活與想法,認真檢視,並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
(補充:作者因為有ADHD的問題,才會開始做筆記。)
子彈筆記是什麼?
我認為,「子彈」的意思是快速而精準,因此在記錄時必須精簡且明確,比如,記錄一項事件「星期四晚上7:00去瑪利亞的舞會」,寫子彈筆記時就會在週誌的星期四欄位裡寫下「PM7 瑪利亞舞會(@地點)」,換句話說,文字要精簡,但也不能讓回頭檢視的自己完全看不懂。
子彈筆記的核心框架、列點與動作說明
📕子彈筆記的框架:符號+索引+未來誌+月誌+週誌+日誌+客製化群組
符號 | 把所有符號都標在這頁,以作者的基本6項符號為準。 |
索引 | 所有頁面都要標上頁碼,並把所有群組的頁碼位置都寫在這一頁。 |
未來誌 | 1.規劃好但還沒排定日期的任務。 2.從月誌、週誌、日誌轉移過來的待排定、未完成任務。 |
月誌 | 規劃每個月時,須先檢查未來誌有沒有任務需要轉移過來。 |
週誌 | 規畫每週時,須先檢查月誌有沒有任務需要轉移過來。 |
日誌 | 每天早上工作前,先從週誌轉移任務過來,檢查未來誌,並看有沒有任務是可以刪除的。每天晚上結束工作後,反思一整天的狀況並記錄下來,檢查是否有未完成的任務需要轉移至明天或下週、下月,最後寫上註記。 |
客製化群組 | 若有特別要執行的大的目標、挑戰或任務,另外開空白頁寫下規畫,如夏威夷旅遊、網站規畫等等,這個群組與其他時間誌分開。作者建議,你開一個新群組要腦力激盪一下,並且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才知道什麼樣的版面適合你。 |
📕子彈筆記的核心內容:列點(任務+事件+註記)
符號 | 列點名稱 | 定義 |
---|---|---|
● | 任務 | 你必須去做的事(執行/行動) |
○ | 事件 | 你的經驗或經歷(活動/課程/旅行) |
– | 註記 | 你不希望忘記的資訊 |
▼與任務變更相關的列點符號:
x 完成 | 完成任務後,在點上面打叉叉。 |
> 轉移 | 未完成的任務,但需要保留,移到下個月的群組或其他群組。 |
< 排定 | 排定的日期不在這個月,移回未來誌。 |
▼其他列點符號(作者建議少用):
+ 感想或記錄 | 日誌使用。為註記事項寫下比較長的觀察或感想。 |
* 優先事項 | 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在任務符號前加上*。不能常用。 |
! 靈感或點子 | 如題。 |
/ 已指派@某人 | 已指派的任務,並@指派的人名。 |
H 重複的任務 | 重複發生的事項或任務。 |
📕子彈筆記的核心動作:記錄+反思+轉移+刪除
記錄 | 快速記錄,以抓住和組織化我們的靈感和想法。 |
外化 | 把所有想法寫在「心理盤點清單」,分為正在做的、該做的和想做的,把思緒外化並檢視。 |
反思 | 每天在固定時間反思,通常早上規畫+晚上檢視。另,每月或每週轉移時都需要反思。 |
轉移 | 轉移是為了增加阻礙,讓你放慢速度檢視並篩選排定的任務。 |
判定不需要再執行的任務,在上面畫刪除線。 |
>>實踐一年多補充:我基本上最常用「●」,做完就打「x」,偶爾才會用「>」轉移到後面去,如果真的覺得需要往前轉移,我反而是直接畫條線刪除,再把這個任務填到未來誌。我的心得是,不需要去記符號,盡量簡化紀錄的流程,以免增加紀錄的阻力。
三年後,重新開始子彈筆記
重新開始的原因
寫讀書筆記一陣子後,我喜歡拿一張廢紙,一邊看書一邊在上面丟下思緒,做為我的閱讀記錄。也試過用打字的方式作閱讀記錄,卻拖累我閱讀和思考的速度,而且,看完書後畫心智圖,手寫會更有感覺。
但這樣做也有個壞處,就是資料散落各處。我試過用線上筆記軟體來作整理,不過,用了一段時日,發覺自己其實很少回去看,認真翻一下,也不是每本書都有仔細記錄,有些根本只記一點點而已,導致回頭翻閱的我滿頭問號。
因此,某天看到IG閱讀帳「陳子楹★樂讀」推薦《子彈思考整理術》這本書,想把手寫資料統整的我,決定先看這本書,真正了解子彈筆記的核心後,再重新開始寫子彈筆記。
我如何重新開始
我還蠻推薦想開始子彈筆記的人先讀《子彈思考整理術》,不然,你上網查只會找到一堆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筆記版面而已,這肯定會讓很多手殘黨卻步,就算標題用「極簡」,手殘如我,點進去看,也只覺得一點都不極簡。
現在,為了重新開始,我告訴自己,我要允許自己寫出世上最爛最醜的子彈筆記,因為是給我自己看的,只要能讓我自己看懂就可以了。我想,這麼低的標準,應該不會再中途放棄了吧。
我目前的成果
我覺得要把這麼醜的東西公開實在是太羞恥了,但我想,說不定有人基於同樣的原因,無法開始或中途放棄。好吧,那希望這些醜東西可以帶給你一點信心囉。
以下是我目前大致規劃的頁面,會略略說明一下我的思路是什麼:
📕我的目錄和格子頁
📕我的未來誌
書上寫說,「未來誌」是移轉日誌、週誌或月誌未完成任務的地方。我則是決定先把行事曆畫出來,大概標記一下連假,後面則留了3頁,用來放我轉移過來或還沒排定日期的任務,之後也有可能把這兩頁拿下來,重新做更動。
可以隨時更換是使用活頁筆記本的優勢,但缺點是無法做跨頁的表格。
📕我的月誌
我的月誌是在頁面中間寫出所有日期,左邊和右邊分別是家庭和工作,最下面寫未確定日期的待轉任務,也有 tracking 格追蹤 IG 和部落格的進度。這個一分為二的版面是參考YT一個很不錯的頻道「Shawna 手写的小日常」,她有提出一些我覺得很有幫助的思路,推薦給你。
📕我的週誌
這個版面延續月誌的思路,一樣把格子左右分家庭和工作,空白處打算寫一些靈感或點子、還有一些本週須完成但不知道要放哪天的任務。
比較不一樣的是左頁的標籤膠帶。因為我煮菜都看當天心情,「Shawna 手写的小日常」提供了用便條紙移動任務的思路,就把冰箱食材能煮的主菜先寫個幾樣放旁邊,今天決定好要煮哪樣就貼上去,等當天結束就寫下今天煮什麼菜,再把標籤移到菜單群組,不知道要煮什麼的時候就翻一翻。
但現在菜單群組還很空,以後有機會再分享。
不過,我的週誌真的挺亂的,因為寫寫畫畫塗塗刪刪改改,中間還兩度寫錯日期,後來想到以前有為了寫子彈筆記買的紙膠帶,趕快拿出來用別浪費,可惜沒有變得更好,希望下週會更好,哈!
📕我的日誌
我先說,原本前兩天還沒有日誌的,總覺得週誌應該就夠用了,但作者會強調日誌的功用不是沒有道理──我發現,日誌才是真的可以好好檢視自己的版面。等一整天結束,看看日誌就能夠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麼、有什麼心情或想法。
左圖是昨天,右圖是今天。如果在週誌寫註記,版面會非常擠,最好還是在日誌寫註記,因為有註記的任務或事件,在回頭翻閱時才有檢視的效用。比如,最近小朋友生病,就用日誌註記她們的狀況。
右圖是今天。作者有提醒,如果某個主要任務下有很多次要任務,那就應該開一個專案群組,專門用來管理這些任務,而在日誌上只需要寫「專案A 每日任務+頁碼」就好了,但這方面我也還在調整,期待之後的更動。
我寫子彈筆記的3個體悟
1.手寫真的有用
我也不過才寫了兩三天,就有這麼多想法,可見有沒有讀原著還是差蠻多的,而且,我突然發現這個方式很適合長輩,可以記錄下很多事情,還能刺激大腦,避免健忘或失智的問題。不過,我認識的長輩們都數位化了,沒幾個還在用紙筆記錄事情。
作者推崇用手寫的方式是有其依循的,在《最高學以致用法》裡,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作者也提到,他會先用手寫的方式寫下所有想法,最後才用電腦彙整,因為手寫的方式可以刺激並連結大腦,而我也確實發現,如果在電腦上寫文前先用紙筆寫下所有想法,會比使用數位工具來得更有靈感。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攜帶方便的數位工具,這也不要緊,畢竟現在線上筆記種類繁多,只要你能夠參考子彈筆記的核心重點,用什麼工具都是可以的。
2.審視並統整腦中的想法
我是平時腦中會轉著很多想法的人,有時會用手機記錄下來,雖然很方便,可奇怪的是,在數位工具上看就沒什麼感覺。用紙筆記錄後,看似速度慢,但真的會刺激我思考,但之前用廢紙記錄太瑣碎,子彈筆記的系統就能夠幫我審視自己的思路,並整合這些手寫資料。
3.工作和生活的事情都不遺漏
我非常的迷糊和健忘,因此,能夠把生活和工作統合在一起是很棒的事。
你可能覺得一般的日誌就可以解決我的問題了,但是子彈筆記的轉移系統對我這種人非常有用,我可以先把想到但不知道要排在哪天的事全都記在未來誌,等我要寫月誌時檢查未來誌,就可以先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做或者提醒我有這件事。
我其實買過好幾次外面賣的日誌,寫沒幾天就放棄了,覺得日誌和週誌能夠自己畫表格是最好的,雖然我手很殘,但是依照需求去做表格是最重要的事,也是子彈筆記系統能夠風靡全世界的根本原因。
我這邊有兩個思路,如上圖,看以後能不能拿來用:
- 圖上:如果每天行程很多,我看過一種週誌版面,用跨頁把一週7天的每日時間軸都畫出來,概略在旁邊寫上行程,這樣每天行程就一目了然。
- 圖下:如果你的服務需要預約排程,用X軸(日期)和Y軸(時間)的方式畫好一格一格,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項目,右邊放上清單,可以寫詳細的日期、時間、客戶需求、電話和姓名,用來檢查。
總之,我還是對子彈筆記抱持著很高的期待,主要還是因為最近已經習慣手寫記錄,如果跟我一樣沒寫過任何筆記或日誌的你也想試試看,我覺得可以先從習慣手寫記錄開始喔!
過了三個月,我買了專用的子彈筆記本啦!
從今年(2023)的年初開始,我就忍不住買了子彈筆記專用的筆記本PAPERIDEAS來用。
會從活頁式更換為裝訂式的原因有三個:
- 要一直拿新的內頁紙。
- 要一直寫新的頁碼。
- 無法跨頁畫表。
除了把任務移來移去、用手寫來思考之外,其他我都不想再花時間做了,而且,有時候想要跨頁畫表時,真的很不方便,最後還是決定買一本有頁碼的硬皮筆記本來用。
實際用了之後,我真的覺得自己太晚買了,用了半年多,越用越喜歡,一本好用的硬面筆記本寫起來既滑順又方便,所有喜歡手寫子彈筆記的人應該都要來一本!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到下面三個平台比比價,我是覺得差不了太多,A5 尺寸、188 頁就已經很夠用了。不過,我對筆沒有特殊要求,就只用最普通的黑色原子筆而已,如上圖。
關於子彈筆記版面的變化,最近還在嘗試新的,以後再分享給你。
延伸閱讀:
想為子彈筆記增加閱讀習慣的追蹤版面嗎?這篇提供了10種設計思路和21種版型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用:[分享]21種子彈筆記「追蹤閱讀習慣」的版面設計
好喜歡你的分享,簡潔有力,清晰且溫暖,謝謝你這麼用心的整理出這些重點以及圖片,讓我更清楚,也支持到正準備要開啟2024年第一本子彈筆記的我。
另外,註記的部分我印中中作者好像是用「-」這個符號。
還想請教樓主有沒有自己特別的群組,可以分享嗎^^
嗯嗯,謝謝你的提醒,我再補上去~
我自己沒有設群組欸,因為我覺得自己都很隨便寫XDDD
那考慮來設一個,
好感謝你的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