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多巴胺分兩種,一種是欲望型,另一種則是為夢想拚搏的未來型。欲望刺激我們消費,但夢想讓我們往前邁進。
不過,太多也不好。
因為多巴胺不在意當下,也不懂滿足,只懂得爭奪,卻不容易感覺到幸福,為了有效利用多巴胺,必須盡量獲得與學習、成長相關的犒賞,讓多巴胺知道,這些正面的犒賞可以帶來更多、更有趣的獎勵,避免被低層次欲望綁架自己的衝動和錢包。
如果你對多巴胺很好奇,我在這篇文章會分享關於《欲望分子多巴胺》這本傑出的科普書如何解釋欲望與多巴胺的關係、多巴胺分泌過多會發生什麼,以及,我們該如何應對。
本文目錄
為什麼多巴胺跟欲望有關?
多巴胺的分泌機制之一:欲望迴路
多巴胺是倫敦的倫威爾醫院(Runwell Hospital)實驗室的研究員凱薩琳‧蒙塔谷(Kathleen Montagu)1957 年在大腦中發現的。
我們的欲望來自大腦深處的一個古老區域: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這是分泌多巴胺的兩個主要區域之一。科學家把這裡稱為「中腦邊緣路徑」(mesolimbic pathway),更簡單一點,可以稱之為「多巴胺欲望迴路」(如上圖)。
我們演化出這條迴路,是為了促進生存與繁殖,也可以說是為了贏得競爭,獲得食物和性。
但是,多巴胺其實不太在乎你當下擁有什麼,只在乎你未來還能再拿多少。
你想吃雞排?還是想喝珍珠奶茶?
你想再打一場遊戲,或是再喝一瓶酒?
即便滿足了,多巴胺還是想要更多,因為多巴胺帶來的欲望是索求,不是滿足,所以即便給的再多,也還是會想要更多,沒有足夠的那一天。
猴子與燈光的實驗:多巴胺想要意外之喜
瑞士弗里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ibourg)的神經生理學教授沃夫蘭‧修茲(Wolfram Schultz),是最重要的多巴胺研究先驅之一,他做了一個實驗來測試多巴胺對決策的影響:
他將微型電極植入獼猴大腦的多巴胺細胞聚集區,將獼猴放進籠子中。籠子裡有兩個箱子和兩盞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點亮一盞。其中一盞燈亮起之後,右邊的箱子裡就會出現飼料;另一盞燈亮起之後,飼料則是出現在左邊的箱子。
獼猴一開始隨機打開箱子,猜對的機率大概只有一半。這時,獼猴在找到飼料的當下,腦中的多巴胺細胞活化了。但一段時間之後,等獼猴搞懂規則,每次都照著燈光指示打開正確的箱子時,多巴胺的釋放時機卻從發現食物的瞬間變成了看到燈光的那一瞬。
所以,啟動我們腦中多巴胺細胞的並非獲得當下的愉悅感,而是預期會獲得的驚喜感。
酬賞預測誤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就是指這種現象,當實際發生的事比預期更好時,多巴胺就會給予獎賞。可酬賞預測誤差越小,多巴胺就分泌的越少,換句話說,多巴胺迴路只處理想像中的未來,不處理現實經驗。如果太過依賴多巴胺,就無法好好面對現在。
多巴胺的分泌機制之二:控制迴路
我們靠多巴胺來對抗多巴胺,這種抗衡欲望的迴路,就叫做多巴胺控制迴路(dopamine control circuit),如上圖。
「多巴胺控制迴路」讓多巴胺積極向上,也因此,能讓人類與眾不同。在這條迴路上,多巴胺會賦予我們想像力,讓我們能夠制訂長期計畫,設想比欲望迴路更遙遠的未來。此外,這種迴路也讓我們思考未來要製造哪些新工具,使用哪些抽象概念來盡量獲得最多資源。
換句話說,欲望迴路給予欲望,控制迴路則進一步把原始的欲望變成目標。所以,前者像是一個小孩,看到興奮的事物會大叫,後者則是父母,理性評估各個選項。
在這條迴路上,我們一樣會渴求,一樣活在未來,只是不像另一條迴路容易淪為欲望的奴隸,在這條迴路的影響下,多巴胺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多巴胺分泌過多,會怎麼樣?
理想化的高多巴胺人
「多巴胺控制迴路」活躍的人聽起來很有理想,但這條迴路有個麻煩的問題,就是精於算計、沒有同理心,因為分泌了多巴胺,會干擾大腦分泌其他與同理心相關的神經傳導激素。這類人可能會關注全人類的問題,但忽視單一個體的實際感受。
愛因斯坦就曾說過:「我對社會正義和社會責任充滿熱情,但奇怪的是,我明顯缺乏和人類直接來往的需求。」還有:「我愛人類全體,但我討厭人類個體。」同時,他花邊不斷,無法專注發展長久的伴侶關係。
幾乎可以確定愛因斯坦的高多巴胺特質是由基因造成的,因為,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成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師,另一個則在 20 歲就被診斷出思覺失調症,終生住在精神病院,直到逝世。
高多巴胺人通常有下列幾種特質:
- 追求享樂、權力、榮譽或財富:想要更多,但無論得到多少都不夠。
- 容易衝動行事。
- 一達成目標,就會把注意力轉向新的目標,很難滿足於某項成就。
- 難以維持長遠關係,很容易感到無聊。
- 很容易有成癮問題。
- 社交疏離,難以建立長期而緊密的人際關係,可能還會有自閉症的傾向。
- 專注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忽略現實。
- 過度關注如何追求最好的未來,無法停下欣賞此處、當下。
- 愛全人類,但討厭人。
- 很容易患上思覺失調症。
- 意志堅強、追求風險與感官刺激,且講究實際。
- 有創意,且擅長處理抽象概念。
- 喜歡新奇的事物,普遍難以滿足於現狀。
與多巴胺有關的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這種疾病最有名的一點就是會出現幻覺跟妄想。幻覺包含看到、聽到、摸到甚至聞到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幻聽,也就是只出現在患者腦中的聲音。這些聲音可能會像旁白一樣說明、評論患者的行為。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奈許(John Nash),他罹患思覺失調的故事被傳記作家希爾維雅‧納薩(Silvia Nasar)寫成了《美麗境界》。
在治療思覺失調症時,精神科會開立能降低「多巴胺欲望迴路」活動的藥物,這是由於醒目性(salience)。醒目的東西會觸發多巴胺迴路,讓你腦中警鐘大響,就像在公車上快睡著時,突然聽見自己要下車的站名,你會突然變得既焦慮又緊張,可能還有一點興奮感。
但要是大腦判斷醒目性的迴路出了問題,就可能造成,你明明只是在家中看新聞,卻覺得螢幕上那個監聽某人的新聞絕對和你有關。太頻繁或時機不對的醒目性就表示這個功能迴路失衡,會招致妄想。
所以,思覺失調症患者必須透過阻斷多巴胺受體的藥物來控制多巴胺的活躍程度,調低上述的「醒目性」,就像用膠帶黏住鑰匙孔,讓受體無法捕捉多巴胺這類神經傳導物質。
躁鬱症
「躁鬱症」指的是病患的情緒會在兩種極端間擺盪,不管是哪一端,都與多巴胺大量分泌有關。
躁鬱症的病理很複雜,但多巴胺過度活躍絕對是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家認為躁鬱症可能是因為「多巴胺轉運體」(dopamine transporter)出問題造成的──
負責產生多巴胺的細胞一啟動,就會釋放裡頭儲存的多巴胺,讓多巴胺和其他腦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如果要結束這個作用,轉運體就會出動,將多巴胺吸回原本的細胞裡,讓整個過程可以從頭開始。
換句話說,多巴胺轉運體就像吸塵器,能夠控制多巴胺刺激神經細胞的時間。
如果轉運體在控制多巴胺時出了問題,多巴胺和受體就會不斷產生反應,不但容易衝動,更自信、更興奮,想法也會變得非常跳躍。等多巴胺一消失,整個人的狀態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應對之道:讓多巴胺與「當下分子」取得平衡
大腦所有的作用都有平衡機制,因此,既然有與「欲望迴路」相對的「控制迴路」,就會有與「多巴胺」相對的「當下分子」(Here and Now molecules, H&Ns),如:
- 血清素(serotonin)。
- 催產素(Oxytocin,又稱愛的賀爾蒙)。
- 腦內啡(endorphins,大腦自行分泌的嗎啡類物質)。
- 一系列的內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大腦自行分泌的大麻類物質)。
以愛情來比喻的話,多巴胺就是讓我們勇敢去愛,但「當下分子」才能讓我們與伴侶攜手終生。
雖然多巴胺迴路和「當下分子」迴路可以同時運作,但其實,經常彼此拮抗。「當下分子」迴路一旦啟動,我們就會想去體驗身邊的真實生活,抑制多巴胺的作用;反之,多巴胺迴路一旦啟動,我們就會想去探索未來,抑制當下分子的功能。
在《欲望分子多巴胺》中,建議用下 4 種方式讓兩者取得平衡:
- 精通一項技能:踏入究極境界,讓多巴胺徹底得到滿足,產生自我意志能夠控制人生的感受。
- 專注在手中正在做的事,拓寬腦中處理資訊的通道,提升感知環境的能。當多巴胺得以蒐集更多情報,就能更新思維模型,跑出更多驚人的原創想法。
- 親近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可以同時刺激欲望迴路的「皮質下刺激系統」(subcortical arousal)和控制迴路的「皮質注意力控制系統」(cortical attention control),提升專注力,即便只是觀看自然圖像或室內植物也有功效 (相關實驗)。
- 培養同時結合心智刺激與身體活動的興趣,如繪畫、木工、縫紉、烹飪、運動、園藝等,讓多巴胺的「愉悅感」和當下分子的「滿足感」同時起作用。
我對「多巴胺」的個人思考
你有想過,你的多巴胺總是在哪邊起作用嗎?
說實話,我最容易被多巴胺欲望綁架的情況,是逃避現實壓力之時,在這種時候,我經常用高熱量食物、看網路漫畫或小說來慰藉自己。
所以,除了了解多巴胺的積極意義之外,我覺得「成癮行為」這個面向也很值得深入探討,畢竟我們現在極容易取得商業化的多巴胺產品,可是,與其去規避多巴胺刺激的欲望,不如思考,為什麼我們會在這個時候被多巴胺的欲望迴路綁架?
誠如《癮:駛往地獄的列車,該如何跳下》作者麥特醫師所說,「一開始應該要問的不是『怎麼會成癮?』,而是『痛苦從何而來?』」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下列 2 個問題就非常值得深思:
- 是什麼樣的痛苦驅使我們的多巴胺走向欲望迴路?
- 是什麼樣的理由促使我們的多巴胺走向控制迴路?
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太一樣,也有人告訴我,他在做爛工作的時候,真的會很有成長、創業的欲望,那麼,讓你積極的理由是哪一種,接下來就這麼加強、刺激,讓它引領你向上吧。
至於我的答案,則是看更多如《欲望分子多巴胺》這類能夠促使思考的書,因為,只要發生這樣的狀況,就會讓我的大腦產生「酬賞預測誤差」,被控制迴路的多巴胺犒賞,變得更積極閱讀。
如果你對「多巴胺」、「成癮」這類書有興趣的話,推薦下列 3 本書給你:
- 《欲望分子多巴胺》:從多巴胺機制開始,切入愛情、藥物、創造、人際關係、政治與文明等面向,全面了解多巴胺的作用。由超級寫手與精神病學教授共同合作,我很少遇到寫得這麼好看的科普書。
- 《多巴胺國度》:史丹佛醫學教授所撰,提出「痛爽平衡理論」,認為我們不該太過依賴商業化的多巴胺商品,以免爽過頭,痛的時候更痛,對多巴胺的「爽」更加難以自拔。這本書有提供一般人戒癮的方法。
- 《癮:駛往地獄的列車,該如何跳下》由加拿大獲平民勳章的身心科醫師所寫,從服務 8 年的非營利組織經歷開始寫起,所以,案例幾乎都是患上嚴重毒癮的人,基於某些痛苦的過往才會深陷毒品不可自拔。看完會對「毒品除罪化」有更深的了解。
>>打折優惠:2024 年 5 月 1 日前,《欲望分子多巴胺》在讀墨單本 85 折,我也是趁此機會入手的,這樣一本才 250 元,以這本內容的精采程度,我認為很划算。如果你常買電子書,推薦給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