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創業,一般創業家想的是如何打造商業模式,永續經營,可馬斯克 (Elon Musk) 想的卻是「我要改變人類的未來」,也許這正是他與其他創業家特別不同之處。並且,早在 1995 年大學畢業時,他就想好了什麼才能改變人類的未來,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網路、永續能源和太空旅行。
1995 年第一次創業,馬斯克跟其他矽谷科技菁英一樣,為了夢想,在狹小破舊的辦公室裡,一天寫十幾個小時的程式,累了就睡在旁邊,餓了就到附近的快餐店吃飯,從來不休假,後來,因融資股東插手,加上競爭對手變多,被勸著賣掉,他也因此有了錢再創立第二家公司 X.com。
X.com 就是現在很常見的網路金融公司,但在 1999 年還是一個很潮的新創事業體,當時的人們還不懂數位金融,可他們發現 X.com 能透過電子郵件轉帳之後,便樂於使用。後來 X.com 跟 PayPal 的撒幣競爭太過激烈,兩家決定合併,只不過合併後,馬斯克被踢出了團隊。
雖然結局不太好,可他依然收到 PayPal 賣掉的分紅,得以進行下一步,於是,他開始想著「要怎麼送人類上火星」。
本文目錄
《馬斯克傳》的敘事結構
《馬斯克傳》的作者就是曾寫過《賈伯斯傳》的 Walter Isaacson ,是世界級的傳記作家兼歷史羅德學者,以細膩的文字描繪出人性的不同面向,最重要的是,他用第三者的角度貼身觀察馬斯克長達兩年,能在發生大事時與其他相關者即時對話。
由於是傳記體的敘事,所以整本《馬斯克傳》的 95 個章節從原生家庭開始寫起,到今年推特收購事件、XAI 和 SpaceX 星艦發射失敗後才落幕。如果同時期發生了兩三件大事,Isaacson 會分不同的章節寫,講完一件大事,才接著講另一件。
我不太建議這本書跳著看,因為在敘述中會出現許多人名,但如果你想知道收購推特的來龍去脈,倒是可以先讀這段,具體位置是在 72 到 74、78、81 到 88、90 到 92 等這幾個章節。只不過,2020 到 2022 年本來就是多事之秋,中間也夾雜著幾件大事,只能跳讀。
具體來說,需要花一點時間把前面的成長背景也看了,你所了解的馬斯克才會是立體的,畢竟人性複雜多變,很難用非黑即白的方式來評斷一個人的好與壞。
《馬斯克傳》提到的 3 種思考方式
對我來說,我最好奇的部分是馬斯克如何思考,而下列這 3 種思考方式與工作較有直接的關聯性。
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
意思是「回歸事物最基本的條件,將其拆分成不同要素進行分析,然後找到實現目標的最佳路徑」。第一次在書中出現,是在馬斯克遠赴俄國買火箭,卻被海削一頓後,在回程的飛機上,他決定剖析基本情況,直接思考造一枚火箭的成本有多少,以及要怎麼有效率的降低成本。
為此,馬斯克直接打開筆電,製作試算表,鉅細靡遺地列出製造一枚中型火箭所需的材料與其成本。同行夥伴正喝著飲料談論方才俄國人的行為,看到馬斯克專心打著字,問他在做什麼,馬斯克直接把筆電轉向他們,說:「我想我們可以自己造一枚火箭。」
這個方式主要用在「如何實現目標」的思考上,評估實現的可能性與路徑,但最重要的是找出事物的本質,就像馬斯克想的,如果買不到火箭,就考慮自己有沒有可能造一枚,即便可能性看起來很小,但只要能想出實現的方法,任何事情都有可行性。
可以用「蘇格拉底提問法」或「5 個為什麼」來進行「第一原理」,但我覺得不一定要照著某些框架來問,最重要的還是找出問題的核心所在。
演算法
這是馬斯克自創的,用來改善開發流程及產出效率,主要根據下列 5 個步驟來進行檢核:
- 質疑每一項要求:不管提出這個要求的人是誰,越聰明的人提出的要求越要質疑,再想辦法把這些要求變聰明。
- 如果可以,刪除任何零組件或流程,如果後來沒有加回 10%,就表示刪得不夠多。
- 簡化與優化:完成第二步後,才能進行這個步驟,因為常有人去優化根本不應該存在的流程或零組件。
- 縮短週期:執行這個步驟的前提是,已經徹底執行前三個步驟。有的時候加快流程沒用,是因為很多流程根本應該被刪除。
- 自動化:這一點必須最後才執行,也就是質疑所有要求,刪除所有不必要的零組件或流程,解決所有漏洞後,才能開始這個步驟。
在書中還補充了 7 點:
- 所有技術主管都必須具備實務經驗,以免變成不會騎馬的騎兵團長。
- 同事情誼其實很危險,會讓人很難去挑戰彼此的工作。
- 犯錯無所謂,但不要犯了錯還過度自信。
- 絕不要求部屬去做你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 如果有問題需要解決,跳過主管,直接和他們底下的員工討論。
- 要找具備正確態度的人,因為工作技能可以培養,但態度很難改變。
- 一定要有瘋狂的急迫感。
- 受限於物理定律的規則才是真正需要遵守的,其他都只是建議而已。
從以上論調就可以知道,馬斯克實在不是一個好主管,但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當他想要下屬幹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時,他會強調,責任我擔,你只要執行就可以了。
雖然他曾經狠狠打過自己的臉,但後來,只要員工請示時,他點頭同意執行,意思就是他會把責任擔起來,這個特點也是「演算法」能順利執行的原因。
白癡指數
指的是「計算某個零件的總成本與該零件的材料成本的比值」,例如某個零件的成本是 1000 美元,但製造該零件的材料成本只要 100 美元,就代表這個零件的設計或製程太複雜。馬斯克的原話是:「如果比值太高,你就是白癡。」
在「白癡指數」出現的場景中,除了一開始製造火箭的想法外,還有 1 個地方值得一提:
某次,馬斯克質問 SpaceX 的財務分析師,關於猛禽引擎中白癡指數最低及最高的零件分別是什麼,因他想要降低引擎的製造成本。
分析師表明自己只清楚每個零件的成本,結果馬斯克便讓他直接講一個零件的成本,分析師說了之後,他馬上回:「這是用一片不鏽鋼做的。」又考分析師:「原物料成本是多少?」分析師硬著頭皮答了3000 美元,被馬斯克當眾洗臉這個物料只需要 200 美元,並要分析師隔天提出詳細的報告,否則就提出辭呈。
隔天,分析師重新走進會議室,提出關於成本的追蹤報告,從猛禽引擎中白痴指數最高的 20 個零件來看,主要都是一些精密加工的零件,所以要盡量減少機械加工。馬斯克很滿意,於是開始問該如何減少成本,比如改用銅會如何?沖壓與打洞的最佳做法是什麼?
分析師有備而來,表示正在研究車廠的某些技術,看是否能減少成本,並另外列出一張投影片,利用「演算法」來評估各個零件,顯示哪些要求受到質疑、哪些零件被刪除,及每個零件的負責人是誰。
所以,演算法通常與白癡指數搭配使用,來減少成本,優化流程,提高生產效率。
《馬斯克傳》教我的 3 件事情
願景很重要
馬斯克曾經對台灣群創光電總經理說,台灣做不出電動車,是因為缺乏想像的人才,也缺乏整合的人才,我想他說的沒錯,沒人可以像他有那麼大的願景,也因為他的願景有夠大,才能做出引領世界科技的事情。在此之前,根本沒人想到太空科技也可以商業化。
所謂「願景」,也就是黃金圈法則所說的「Why」,只要這個願景是真心想完成的,就能產生無限動力,不會因為幾次失敗而放棄,就像馬斯克創立 SpaceX 後,手中的資金只夠發射三次火箭,但這三次都失敗了,必須融資才得以發射第四次,而第四次,成功了。
不管夢想是什麼,都要有務實的商業計畫
早在加拿大的皇后大學 (Queens University) 求學時,馬斯克便同時修了商業學、經濟學、程式設計、微積分、勞資關係、會計學和西班牙文,可見他的目標非常明確。
大三時轉到美國的賓州大學就讀,馬斯克就決定同時攻讀物理與經濟的雙學位,他說:「我擔心不學商,就會被迫在學商的人底下工作。我的目標是透過物理學的眼光來設計產品,永遠不必為有商業學位的老闆工作。」
因此,不管願景多麼遠大,他都一定會為其設立務實的商業模式,掌管的 SpaceX、特斯拉、鑽孔公司(這是他表弟之前瀕臨破產的,他將其買下)、Neuralink (神經科技公司,專研植入式腦機介面)都是如此,其中一個例子就是 SpaceX 的星鏈計畫。就連做慈善事業,他也想找到比傳統基金會更能進行商業操作的資金運用模式。
>>補充,馬斯克早已出資設立中小學並開放招生,只是所費不貲,將來有計畫要成立大學。關於「教育革新」的部分沒有在書中詳提,我覺得是因為近年大事太多,加之馬斯克還沒有決定方向,所以,若你想取得更多消息,只能關注其他地方。
玩《迷你帝國》變身馬斯克的 8 個啟示
馬斯克非常喜歡打電動,13 歲時就自學程式,並寫了幾個遊戲程式投稿雜誌,獲得豐厚的稿費。長大之後,對這個喜好依舊保持高度的興趣,還曾經帶著自己的團隊打全國比賽,得到第二名。
即便成為多家公司的執行長,但只要遇到閒暇時間,馬斯克都會打電動來紓壓,《迷你帝國》(The Battle of Polytopia) 就是他近幾年特別沉迷的手遊。
因此,他推薦自己的親友們玩這款遊戲,還說這款遊戲可以幫他們成為像他一樣的執行長,尤其是親生胞弟金博爾 (Kimbal James Musk)。由於對《迷你帝國》的熱愛,親友團和馬斯克還想出了與之相呼應的 8 個人生啟示:
- 同理心不是一種資產。馬斯克認為,有同理心的人容易在商場上受傷。但我個人的想法是,如果想理解社群是怎麼運作的,絕對需要同理心,所以同理心是否是一種資產,得看情況。
- 像玩遊戲一樣遊玩人生。這是馬斯克的夥伴之一齊莉絲 (Shivon Zilis) 的想法。
- 不要怕輸。馬斯克說,「前面五十次你都會感覺很受傷。但是當你習慣了輸,每次玩就不會那麼情緒化。」你會更大膽,冒更多險。
- 積極主動。不要根據其他人的行動做出被動的回應,應主動定下策略,否則不可能贏。
- 每一回合都要優化。在《迷你帝國》中,只能玩 30 回合,所以每一次都要優化。馬斯克說:「人生就和《迷你帝國》一樣,機會有限。」
- 加倍下注。馬斯克每次玩遊戲都會挑戰極限,他會加倍下注,再把所有資源投入遊戲中,不斷壯大實力,並且,他也是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職涯。
- 選擇戰場。在這款遊戲中,可能會被 6 個以上的種族包圍,如果要一一反擊,就會輸掉遊戲,為此,齊莉絲想出「前線最小化」的辦法,只打最重要的一兩個種族,以免提前耗盡所有資源。
- 偶爾要關機。沉迷兩年後,馬斯克的親友已經有人開始刪除遊戲,只有馬斯克在刪除幾個月後又下載來玩,我認為這是他很重要的紓壓管道,但過度沉迷當然會有一點問題,就像他弟弟金博爾認為這款遊戲差點毀掉他的婚姻。
《馬斯克傳》的 10 個金句
以下收錄我讀起來很有啟發的 10 個句子。
- 「如果是傳統思維上不可能的任務,就需要用非傳統的思考方式。」
- 馬斯克相信,要創新就必須建立明確的指標,例如升空進入軌道的每公噸成本,或是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自動駕駛的平均里程數。
- 嘗試過後失敗,總好過花好幾個月時間不停分析。如果能快速製造,就能快速發現問題,然後快速解決問題。
- 有時候馬斯克看起來好像沒在注意別人如何反應,但是他很清楚誰有能力應付棘手局面,「如果這個人能從批判性回饋中學習,我就能和這個人一起工作。」
- 「解決問題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但是很重要的一點,你要知道改變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你的答案必須足夠震撼人心、足夠有挑戰性。」
- 當你不再面臨生死關頭,就很難每天保有動力。
- 我們要先知道問題是什麼,才能了解宇宙的答案。
- 如果沒有把引擎炸掉過,就表示我們不夠努力。
- 馬斯克說他去中國參訪時,時常被問到要如何更創新,而他的回答是,「挑戰權威。」
- 「不舒服是好事,是對抗自滿的武器。」馬斯克認為心理安全感是急迫感、進步與軌道速度的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