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說好,生命裡只留下不後悔的選擇》(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是在《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的內文裡發現的,該段提到,作者布朗妮‧維爾(Bronnie Ware)寫下自己做安寧照護工作時,陪伴臨終者經歷死亡的故事。
許多人向她訴說臨終前對人生的理解,最多的遺憾是,「但願我有足夠的勇氣做自己,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對我期望的生活。」
於是,在未翻開書前,我以為會看到無數段令人潸然淚下的故事,實則不然,閱讀的當下,我只感受到愛在字裡行間靜靜流淌,在每個人的人生最後一段路上,寬恕與理解並行,微笑與陪伴共生,雖然也有許多淚水,卻都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愛,被閱讀這本書的我看見。
如果你感受到自己的心空洞洞的,彷彿有冰涼的風往裡灌,正惶惶然不知該往哪兒去,可以試試閱讀這本書,讓它帶給你愛的力量。
本文目錄
追尋自我的流浪旅程,遇上安寧照護工作
在銀行業工作十多年,布朗妮越來越無法忍受朝九晚五的折磨,她辭去工作,先是在澳洲的一個小島酒吧工作兩年,後來因緣結識英國朋友,便下了挑戰自我的決定,獨身帶著1英鎊66便士前往英國,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第一次的照護工作是個意外,當時她原本要應徵旅遊雜誌的工作,突然看到報上隔壁郡正在徵照護員,便直接去面試,就這麼一頭闖入照護工作,前後持續八年之久,期間歷經關係的結束、多次搬家、沒地可住的無助、創作與表演的自我突破等,最後,她帶著各個臨終者的禮物和愛,開始另一段旅程。
以下簡單介紹3個臨終片段:
珍珠的智慧
63歲的珍珠終身為公共社區計畫服務,帶領團隊為許多人謀求福利,如今,她絕症纏身,卻從容淡定,30多年前因白血病失去了8歲女兒,隔1年又因一場意外失去了丈夫,生命的結束僅僅代表自己將要見到丈夫和女兒,因此她總是顯得很平靜,在人生最後階段,經常與布朗妮分享對工作的看法。
接連兩年的悲傷平復後,她便全心投入工作,某天為了協助某位顧客,接觸到了一項社區計畫的開發案,後來這個社區計畫變成她的終生志業,一開始薪資很少,但隨著時間推移,薪資增加了。
「當妳做熱愛的工作,不會覺得像是工作,那只是妳是誰的自然延伸。」這個美麗的靈魂在爐火邊分享自己的故事,還有她可愛的三隻狗。
「錢是如此受到誤解,錢會永遠把人留在錯誤的職位上,他們總以為自己無法做喜歡的事又能賺錢……如果你全心愛你所做的,你便可以對金錢更為開放,因為你更專注在工作上,同時更享有身為人的快樂。當然,要改變思想需要一些時間,而停止努力去想錢怎麼來也需要一些時間。」
查理的簡單
查理有一對兒女,皆是成家立業的年紀,當兒子葛列格憤怒於在遺囑裡的遺產分配,在房裡大吼大叫時,他依然顯得很平靜,只是一雙眼睛有些憂傷。爭執結束後,布朗妮想到自己與父親的關係,曾經也是如此緊張,於是,她私下勸查理在還來得及時把話說開,「查理,他知道你愛他嗎?」
「嗯,沒有直接說過,但我想他知道……其實,我希望葛列格讓他的生活更簡單,不要再這麼努力工作,他是個好人,可是他不快樂,簡單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我和他的母親就是這麼生活的,」查理異常誠實,「可是,我確實沒有清清楚楚地說過我愛他。」
布朗妮充分理解,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一番談話後,嚴肅籠罩他的臉,似乎下定了決心,「如果他知道我愛他,我有可能說服他過簡單的生活嗎?我是真的愛他。」布朗妮回應,沒有人能決定另一個人的反應會是什麼,但讓他知道有父親的愛與認可,能帶給他更多的平靜。
最後,透過愛,親子間的溝通管道打開,葛列格放過自己,與親姐姐重修舊好。在查理去世的一年後,布朗妮收到電子郵件,葛列格已經賣掉大房子,接受職務調整,薪資降低,住在小鄉鎮裡,每天多了一個多小時陪伴小孩,也因為生活變得簡單減少了支出,生活品質大為改善,夫妻倆都很高興。
桃麗絲的老友
有時候,布朗妮也會接安養院的兼職增加收入,她在一間設備完好、擁有美麗花園的安養院遇到了桃麗絲。她做夜間巡邏,進入每個人的獨立房間道晚安,在桃麗絲的房間微笑著自我介紹,這個可愛的老太太看著她,突然泣不成聲,好一陣才平復下來。
「原諒我,親愛的,我只是個愚蠢的老女人,」桃麗絲嘆了口氣,說起在這裡的四個月,幾乎很難看到一張愉快的臉,「我在這裡已經快孤獨死了……我最想念的是朋友,有些已經死了,有些跟我情況很像,有些已經失去了聯繫……」
布朗妮自告奮勇要替這個老太太尋友,她聽到網際網路,一番猶豫後答應了,隔週給出一張清單,上頭有四個人名。桃麗絲仔細說了這四個人的事情,布朗妮依舊經過一段日子的尋找,但其中兩位朋友已經過世,一位已經中風,最後一位名叫洛琳。
布朗妮將洛琳的電話給了桃麗絲,接通電話後,兩個老太太如同兩個年輕小女孩嘰嘰喳喳個不停,布朗妮安靜地離開房間,心情雀躍。隔日下午,她接到電話,熟識的安養院工作人員說,桃麗絲在睡夢中安詳離世。
為別人付出後,真正愛上自己
女子監獄的詞曲創作課
經歷無數段的臨終旅程後,布朗妮雖然喜歡這份工作,也得到了很多禮物和祝福,但也不得不承認,直面死亡的生活快將她燒完了,不僅僅開始想要在有一點點希望的地方工作,也想結束流浪的生活,有一個自己的空間。
歷經無數波折,募得所需資金後,布朗妮前往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租屋,並在該州的女子監獄教詞曲創作,第一堂課,她就用自嘲的方式教大家創作歌詞,鼓勵大家消除自己的情緒壁壘,使得課堂上充滿笑聲。漸漸地,這堂課成為具有療癒效能的私密空間,而這也是布朗妮設計課程的意圖。
利用閒暇時間,布朗妮製作詞曲創作的線上課程,並在各雜誌上發表文章、寫部落格,而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之後,資金用完,安寧照護與監獄課程讓她的能量非常的低,於是,在某個鄰居互相叫罵的晚上,她決定返回自己的故鄉。
回到農場生活,真正愛上自己
布朗妮找到一座兩萬畝的農場,租金合理,也離父母住的地方只有幾個小時的車程,再次住在從小熟悉的鄉村,使她找回能量,感覺似乎重生了,但事情突然往無法預料的方向一擰,她被扔進無盡的黑暗深淵──罹患憂鬱症。
原本要找工作和與人聯繫的想法統統拋到九霄雲外,布朗妮完全沒有啟動的能量,每天還沒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哭泣。這件事讓她的朋友們非常意外,透過電話,建議從各處湧來,雖然這些都是慈悲和愛,但這只讓她增加了壓力。
她沒想到,回到熟悉的農場生活,竟觸碰到深埋在青春期和身為年輕成人的痛苦,只因那時她住在類似的場景裡,而這陣日子,透過放緩腳步,回到她的根,並且不再把所有能量用來照顧其他人後,幾十年前強行封閉的痛苦反彈而至。
受到許多朋友和社工的關照,布朗妮撐過了一段時間,但在某個至暗時刻,恰巧沒有任何一個朋友和親人來電或來訪,她潦草寫下向世界告別的道歉字條,準備自殺,卻意外接到一通陌生電話,用活潑的語氣向她推銷救護車保險。
她先是想,我甚至沒辦法把自殺做好,我還需要一輛該死的救護車,原本她已經找好一處岩石裂縫開進去,確保自己活不成,但在迷糊拒絕保險推銷後,又突然想到,自己是如何耗在痛苦中,沒有考慮到愛她的那些人,並且,如果自殺不成,她一點也不想過癱瘓的生活。
就這樣,神奇的推銷電話竟打破了憂鬱魔咒,她倏忽意識到,愛自己的那股力量。
個人心得
這本原作是2012年出版的暢銷作,被翻譯成無數種語言,2012年被時報出版翻譯成繁體中文版,書名為《你遇見的,都是貴人》,不過目前已絕版,我看的是時報在2019年新出的版本,還改了書名,裡面有18個臨終者的人生故事,不是賺人熱淚那種,但你肯定能獲得屬於自己的那份感悟。
除了想要有勇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之外,與親密的朋友保持聯繫也是好幾個臨終者反覆提到的事情,這讓我意識到,雖然家庭生活很重要,但孩子大了總是會過自己的生活,在閱讀屢屢被孩子的事打斷之餘,也不禁考慮起人生下半場的家庭生活與人際關係如何平衡。
不過我要說句老實話,能付得起安寧照護費用的,恐怕也要中產階級以上,可見沒錢有沒錢的遺憾,有錢了,也一樣在遺憾。書裡就提到一位出身富豪之家的44歲長子,聰明又機智,可惜他受夠了一直失敗的人生,即便衣食無憂,生了病也不願意積極治療,只願意在療養院度過,最終孤獨地嚥氣。
除了臨終照護的故事外,這本書主要還是在講述作者布朗妮如何找到自我,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就在結束八年照護工作,又結束監獄的創作課後,她住到一座農場,文中充滿希望的語氣,讓我以為旅程就要畫上句號了,突然,畫風一轉,她得了憂鬱症!
喔,這絕對是最令我感到意外的結局。
看著一個溫暖的女人受到生命的考驗,一次次的熬過,最後,她以喜悅的語氣描述自己重獲新生的那段文字,真的令我感動到落淚。飽受憂鬱纏身的日子,光是閱讀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煎熬,能走出來實是莫大的幸事,可以感受到布朗妮堅持十年冥想的習慣是如何改變了她。
真正的愛自己,就不必在意社會加諸在身上的東西,是美是醜、有成就沒成就,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面對喧囂的世間,祝願我也能日漸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