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商機》是由日本知名科技評論家兼暢銷作家尾原和啓(Kazuhiro Obara)所著,他畢業於京都大學工學部應用系統科學研究所,攻讀碩士期間研究人工智慧,畢業後即進入麥肯錫工作,兩年後轉入日本知名人力資源公司Recruit,其後待過創新公司KLab、手遊公司Cybird、Google和Rakuten等知名企業,在職涯中共轉職14次,在「習慣一間企業做到死」的日本,他著實是個異類。
也因豐富的實務經歷,例如,幫助Recruit從紙本媒體轉為網路媒體、協助Google在日本發展Android業務,為日本樂天打造平台等等,尾原和啓擔任過日本經濟產業省對外通商政策委員、產業綜合研究所人工智慧中心顧問等顧問職務,並出版過多本著作,在台灣出版的有《搶進後數位時代》、《動機革命》和《過程商機》等三本書。
「過程經濟」雖然不是他提出的概念,但他也以每月980日圓的價格開設了名為「Ohara’s Salon Hack」的線上付費社群,在社群中,他會分析每個快速成長的線上付費社群,供參與者交流意見、深入研討與個人成長,受眾是未來想開設線上付費社群或正在經營線上付費社群的人。
日本近年來很流行這種線上付費社群,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尾原和啓認為,這樣的付費社群就是一種「過程商機」的商業模式。
如果你想更了解「過程商機」,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從「什麼是過程商機」開始介紹,再深入探討「過程商機的關鍵」、「過程商機的實例」與「過程商機的注意事項」,共有4個部分,希望為你提供一點靈感,也更了解作者的想法與本書內容。
本文目錄
過程商機是什麼?
「過程商機」(プロセスエコノミーとは),也可稱為「流程經濟」或「過程經濟」,其商業模式不是藉由已完成的產品或成果來獲利,而是用尚未開始的規劃或製作過程做為獲利的項目之一。尾原和啓總結,在價值急需差異化的時代,成品和服務可以被複製,但過程無法被複製。
這個概念是由日本連續創業家古川健介首次提出,同時,他創辦的「00:00.studio」(零時工作室)就是一個觀看創作者直播創作的平台,主要是透過創作者公開直播創作過程,再由觀看者打賞而營利(目前已在2023年4月28日完全停止服務)。
在日本,消費者已經可以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精緻實用的商品,在路上隨便走進一間餐廳都很難踩到雷,因此,要如何在無形的價值上做出差異化,成了日本商界在熱烈討論的事情。尾原和啓便提議以「過程商機」的角度重新看待價值本身,並認為「製作過程」或「體驗過程」能為產品或服務增加不可複製的故事性。
>>「00:00.studio」(零時工作室)雖然已經結束服務,但在推特上的反饋還蠻好的,根據一位小說創作者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分享的經驗來看,可以即時獲得粉絲的回饋與意見,鼓勵每天創作,加入創作者團體,對他來說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過程商機的關鍵
不僅僅是日本,在技術高度進步的現代社會中,商品本身很難再做出差異化,如一把剪刀,隨便去五金行都買得到便宜好用的,也不太會想要有第二把或第三把好用的剪刀。在這樣的情況下,現代人的價值觀有所變化,有形價值已經是基本盤,因此,利用「過程」展現無形價值,或可成為新的藍海商機。
關鍵1:不是提供價值,而是共創價值
被譽為「近代行銷之父」的菲利浦‧科特勒(Phlip Kotler)提出「行銷4.0」的概念:
- 行銷1.0 = 產品為主的行銷 → 訴求機能的價值。
- 行銷2.0 = 顧客至上的行銷 → 訴求差異的價值。
- 行銷3.0 = 價值主導的行銷 → 訴求參加的價值。
- 行銷4.0 = 體驗價值的行銷 → 訴求共創的價值。
換句話說,在「行銷4.0」的時代,「情感價值」和「參加價值」更有意義,消費者除了會考量企業的經營理念外,也會想要進一步參與其中,以「共創價值」。所以,讓消費者加入製造過程,藉由反饋與體驗而產生共鳴感、參與感,可說是「過程商機」的價值所在。
關鍵2:「Why」是過程的核心
以創作者來說,若想讓「過程」具有價值,就得帶入故事,先提出自己是基於什麼樣的理念才這麼做(Why),再展現是怎麼做的(How)、最後才交付產出的成果(What)。畢竟,每天有數千萬人在社群平台上發布內容,光靠「What」(輸出內容)無法創造差異,一定要有「Why」才可能突破重圍。
尾原和啓以當年的賈伯斯作為例子,說明「Why」的重要性,1997那年,蘋果差一點倒閉,他利用「不同凡想」的概念重建品牌形象,他在提出這個廣告前,先用7分鐘的影片對內部員工喊話:「蘋果存在的理由,並非是為了做出讓人在工作上運用自如的箱子,而是『和相信自己的人一起,用熱情改變這個世界』。」
《找到你的為什麼》作者賽門‧西奈克(Simon O. Sinek)也強調:「人們不會買你做了什麼(What),要買的是你為什麼做它(Why)。」
為了讓讀者理解「Why」在「過程商機」中的重要性,尾原和啓分析在樂天網路平台營業額名列前茅的店家,提出「當擁有了Why(意義)後,就會出現」的三個重點:
- 微小的興趣(自己的特色)。
- 責任(負責到底的責任感)。
- 明確公開弱點(稍微的失敗)。
對日本消費者來說,亞馬遜的商品不但便宜且能快速到貨,但依然還是會有很多人在日本樂天購物,因為前者的重點會放在商品上,後者則有詳細的商家與經營理念等介紹,相較之下,近似於線下購物的感覺。
書中例子是一個對葡萄酒充滿狂熱且非常了解的老闆,他進口許多便宜又好喝的智利葡萄酒,就算是不太有人知道的智利葡萄酒,在那間店一定能買到。
這位老闆會把顧客的喜好進行分類(特色),除本身對葡萄酒瞭若指掌外,也在包裝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想方設法進口好喝的葡萄酒(責任),只要這樣的責任感傳達出來,顧客的「興趣」就會轉變成強烈的「信賴」。最後,若能在寄送商品時把感謝卡或紙本的電子報放進去,分享一些失敗經驗或小故事,公開坦承缺點,反而能讓顧客感受到人情味,讓購買過程不只是購買,比較像真實的人際關係。
他認為,這樣重視過程、充滿人味的購物模式,也是「過程經濟」的其中一種類型。
>>對如何故事行銷有興趣的話,推薦閱讀《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此外,自媒體經營者則推薦有著18萬粉的IG帳「街頭故事李白」的《社群故事圈粉術》,前者的內容偏重「故事行銷」,後者的內容則偏重「新手自媒體經營者」。
過程商機的實例
其實,娛樂產業早就在使用「過程商機」的商業模式了,主要是因為這個產業的競爭太激烈,若無法讓觀眾更有參與感,就很難脫穎而出,舉凡可投票影響結果的選秀、競賽類節目、有競賽過程的烹飪節目、開餐廳的真人實境秀等等都是。
而創作者產業中,尤其是Youtuber,也經常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創作影片主題,比如投票決定我的一天、現場丟飛鏢決定去向、從頭公開創業過程、遊戲直播或某種挑戰等,而《超級粉絲》作者Patt Flynn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曾經直接公布草稿讓粉絲反饋,以粉絲的意見為方向修改內容。
以下列出一些實際案例:
- 幕後花絮:如製作過程、創業過程、我的一天、蔬果的產銷履歷等等。
- 需自行完成的半成品:樂高積木、可指定尺寸的組裝家具、可自行上色的模型、自己煎的大阪燒、做自己的生日蛋糕等等。
- 角色扮演遊戲:生存實境遊戲、開放式結局的數位遊戲、密室逃脫遊戲等。
- 眾籌募資:透過描述願景與公開製作過程,讓參與的人能小額投資,台灣有挖貝、嘖嘖等。
- 線上付費社群:經營者能和付費會員直接交流的社群。
- 直播:有時限的挑戰過程、烹飪或創作過程、點唱歌曲、服務客戶的真實互動等。
- OEM(只供應原件與生產的製作端):由消費者決定製作方向後才以預購的方式製造成品。
- 開放二創:同人文、舞蹈或歌曲的cover影片、募資為偶像發廣告、自製動漫或藝人的周邊商品等。
我認為,過程商機與共創價值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說,過程商機是以「共創價值」為基礎去延伸出來的一種商業模式。在強調「參與」和「情感」的前提下,過程會有多種變化,以書籍出版為例,就有「前期讓讀者參與並提出反饋」,或「在出版品附上可自行組裝的半成品」等等形式,可有形可無形,如何變化就要看行銷端的創意了。
>>推薦《專家機密》和《流量密碼》兩本書,前者帶你了解故事行銷,後者則讓你理解自媒體如何做內容行銷,作者Russell Brunson非行銷專業背景,反而能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述行銷,是對新手友善的兩本書。
過程商機的注意事項
書中舉出8個「過程商機」的缺點和需要注意的問題,我統整一下,大致歸納如以下2點:
- 不能背離初心。
- 不要被觀眾拉著鼻子走。
有些人或許能從公開過程中輕鬆獲得利潤,但不要忘記原本的目標與方向。如果把過程當作目的,或以觀眾為主體,很容易會因丟失了自己的「Why」而失去吸引力。
以創作者為例,過程之所以能吸引人,是因為創作者能堅持自己的「Why」,讓觀眾感受到他獨特的標準尺度,也想效法,才會參與這個過程,成為第二創作者,可創作者若開始巴結觀眾,就會失去原本的魅力,也就是「Why」,漸漸變成虛假的人物。
當螢幕上的人物漸漸虛假,自己的「Why」也不再有影響力後,就只能倚靠觀眾創造出的「假象」活下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因為躁進,急於嘗試不符自身能力的挑戰,犯下難以挽回的錯誤。
在這裡,尾原和啓提出了我認為很有意義的建議:
- 經常反思自己的「Why」:自己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做?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
- 避免被他人的期望綁架。
對於不符自身能力的挑戰,不得不提一下「Theranos矽谷詐騙案」。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在19歲時,利用「一滴血就能做200多種檢測」的願景白手起家,短短幾年間,公司的估值高達幾十億美元,後被「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凱瑞魯(John Carreyrou)以一系列報導揭發騙局,如今市值歸零,人已鋃鐺入獄。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或許伊莉莎白有非常吸引人的願景,但若是失敗,也應該誠實以對,我想,最終歸零的不只是她的資產,還有最寶貴的個人信譽。
你覺得呢?歡迎留言和我討論分享你的想法。
>>揭發詐騙案的一系列報導後來撰寫成書《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讀,為什麼馬斯克、傳奇創投家、甲骨文創辦人會上當,甚至成為該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因為太不可思議,這個過程還被翻拍成電影《新創大騙局》上映。
[sibwp_form 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