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用過很多「目標設定」的方法,如 OKR、PDCA 等,但還是經常半途而廢、很難達成目標嗎?
日本人資專家佐藤耕一(Koichi Sato)在協助超過一萬五千人達成目標後,發現許多目標設定方法都只適合少數能幹或有天賦的人,像是「設定明確目標」、「將目標拆解」、「擬定中長期目標」等,只有「行動力強」的人來執行才會有成效。
除此之外,由於他曾在各個不同的組織擔任顧問,最終歸納出一個結論:「在一般的職場工作者中,只有 3% 的人能設定明確目標,並試圖改變行動。」如果你不是這 3% 的人,那種設定目標後勇往直前的方法就不適合你,所以,無法達成目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據他的經驗,半途而廢的人在面談時,通常會說出以下的話:
- 直接否定,例如:「做不到」、「沒辦法」。
- 間接否定,例如:「好難」、「好勉強」。
- 拿環境做藉口,例如「A 公司在 XX 區的市場太強了,所以…」或「因為匯率的影響而…」。
- 有很多模稜兩可或語焉不詳的語句,如「我認為…」、「我打算…」或「我正要努力去做…」。
- 輕鬆說出沒有根據的話,如「我可以」、「我會的」、「我努力」等等,還會不斷跳針。
- 認為與自己無關,也沒有當成自己的目標來看,如「XX 交辦給我」、「主管叫我做」、「上司要求的」等等。
如果你也曾經說出這樣的話,其實沒有錯,因為這樣才是普通人的反應,換句話說,很少人真的能「設定目標後達成」,一般都是在新年時有動力,然後過幾個月就半途而廢。
接下來,我們就從「4 種半途而廢的情況」來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並在「應對半途而廢的 4 階段與 7 個步驟」按部就班地完成目標吧。
本文目錄
4 種容易半途而廢的情況與解決方法
以下這 4 種都是在職場上容易半途而廢的狀況,可能和性格有關,但也可能是目標設定的問題,每次的原因不太相同,需要對症下藥。
「衝勁型」:欠缺計畫
這種類型剛開始很有衝勁,但通常欠缺計畫,常會橫衝直撞地把事情搞砸,最終半途而廢。由於無法維持最初的衝勁,心態上容易覺得「算了,誰叫我……呢」,結果事後也不懂反省,一直重蹈覆轍。
解決方法:
先試著設定眼前可以做的小事,只要能夠開始做點完成度高的小計畫,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壯闊型」:目標太大
這類型的人因為將目標訂得太過遠大,所以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容易後繼無力,總無奈地覺得「果然還是辦不到」。
硬要模仿使命感強烈、行動果決的人時,最容易發生這種半途而廢的失敗情形,這類人每次都認為「下次一定會成功」,卻無法輕易地改變行動模式,永遠跳不出同樣的惡性循環,也因為他們通常滿嘴都是藉口,容易被其他人認為只會說不會做。
解決方法:
把「終極理想」的標準降低再降低,如「縮小範圍」或「集中心力完成某件事」,低到可以馬上實踐並持之以恆,比較容易產生成果。
「心力交瘁型」:事情太多
這類人通常會擬定非常縝密的計畫,但總是沒有時間,最終把自己逼入絕境。畢竟,就算想努力達成目標,也還是有很多非做不可的事,所以無法依照原訂計畫行事,光是與計畫稍微有點出入,就會開始感到心浮氣躁,卡在某個階段停滯不前。
解決方法:
由於這類型事情太多,所以先減少實行的次數或縮短完成時限,如從每週拜訪兩次改為一次,想辦法在不勉強的範圍內,盡可能採取不耗費時間的行動。
「遇難型」:不確定要做什麼
會發生這種類型的半途而廢,通常與個人目標無關,而是與職場目標有非常緊密的關聯。比如,因為公司制度而不得不立定目標,實際上卻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結果什麼也沒做。
由於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或現在置身何處,所以就把主管交代的目標當成自己的目標,心想「先做了再說」,雖然很認真工作,但不是出於自我意志,也就無法再進一步。遇到這種情況,如果頂頭上司管理有方還行,但如果不是,這類人就會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最終什麼也沒有完成。
解決方法:
這類型通常是因為缺乏自律和獨立完成的能力,要多方收集各種範例,將最有感覺的一種設定成主要方法,並降低達成標準,避免花費太多時間。如果發現找的方法不適合自己,就選別的,或許得花點時間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做法,但一定要事前收集情報,也要持續執行至少 3 週再換。
你是哪一種類型?
其實,說不定你每個類型的情況都有遇過一點,或是符合其中兩種,又或是因目標而異,但要記得的是,這不是性格測驗,只是歸納了所有半途而廢的情形,所以,每次都有可能不同,也可能是都有一點。
應對半途而廢的 4 階段與 7 個步驟
佐藤耕一根據多年來的顧問經驗,將一般人容易半途而廢的心境變化描繪成 4 個階段。
第一階段:亢奮期
剛立定目標時,心情總是特別亢奮,想著「今年(這次)一定要…」,也就是幹勁十足,充滿了想完成目標的雄心壯志,即便是主管交代的任務,也會想要「試試看」。
然而,這個階段通常只能維持一週,最多兩週,好像一下子就結束了。
應對步驟:
- 想像目標達成後,自己或他人快樂的模樣。擅長畫圖的人可以用插圖來描繪,或是收集相關圖片來呈現。
- 寫下為了實現這種快樂而「應該要做的事」。
雖然有些目標設定的方法會建議要標準化、設定數值,但一開始的時候其實要避免意識到數字的存在,直接想像自己完成後會有哪一種「快樂」,如被某某稱讚做得好、某人會很高興等等,再寫下該做什麼事,最後才考慮完成頻率與數值,可以參考 OKR 來設定。
第二階段:挫折期
行動持續兩週後,開始被例行事務追著跑。
由於已經過了最有幹勁的階段,開始會意識不到目標的存在,或根本忘記目標,而且,這一個階段最容易遇到重大挫折。
在這種拖泥帶水的情況下,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也會開始冒出很多藉口,忍不住想「這個月太忙了,還是下個月再努力吧」,也就不會發生任何改變,最後就會認為自己「果然還是辦不到」,對無法完成的目標感到挫折。
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應對步驟:
- 經過 2 ~ 3 週後,再檢查第 2 步驟的進度或執行狀態,寫下沒能完成的「藉口」。
在這個時期,要了解到「挫折是難免的,即使半途而廢也無妨」,避免過多的負罪感壓垮自己,只要把自己無法完成的原因全都寫下來,就有辦法針對性的做出改變。
例如,想減重的人可能會寫下「交際應酬太多」這樣的理由,這樣一來,就可以在下一個階段做到「應酬時只吃一點」或「減少應酬的次數」等等這類力所能及的小事。
第三階段:眼前期
開始遇到無法推進進度的挫折後,通常會在「挫折期」放棄,但要是能反思「這樣真的好嗎」,就能夠進入「眼前期」,接受眼前的現實,思考新的切入點,如「平常有工作要做,要突然改變很困難,那就先從意志薄弱也能完成的小事開始做吧」。
這個階段有多長,依人和目標內容而有差異,有的人可以只花兩個月就安然度過,但有的人可能要花費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克服難關。
在這個階段,就算是近到「眼前的眼前的眼前」的小事也無所謂,總之,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找出每天都能實行的小事。若是目標與工作有關,最好是與目標或業務內容具有某種相關性的事,萬一找不到,做點完全不同的事情也沒關係。
這個階段可以參考《原子習慣》一書的方法,搭配行為科學來改變自己,最重要的是,要試著讚美自己每天做的小小改變。
應對步驟:
- 寫下即使是三分鐘熱度的自己,也能辦到的「眼前的事」。(如果寫下來的事情當中還有辦不到的事,那就把更靠近眼前的事寫下來)
參考上個階段寫下的理由,找出能夠持續做下去的一小步,將能做的小事都列出來,花 2 ~ 3 週堅持執行看看,如果還不行,就繼續拆解小事,找出「如果是這樣,那就辦得到」的小事,並列出檢核表,放在容易看見的地方,完成就做個紀錄。
如果連一天幾分鐘或一週一次都做不到持續執行 3 週的話,很有可能是這個目標對現在的自己來說太過困難,或者不適合自己。如果是這樣,那就不停往回調整目標,想辦法改成自己可以做到的,降低行動的標準或頻率,想辦法再持續執行 3 週的時間。
通常只要 3 週,就一定會有所改變,即便只是心情上微妙的變化也無妨,只要能讓自己覺得「能持續 3 週真了不起」,就會完全不一樣。
第四階段:推進期
一旦在前一個階段感受到變化,就會增加信心,只要有成果,就算是很微小的成果,也能夠改變心情。你可能會終於在這個階段有所自覺,或產生使命感。
在這個階段,必須把正在做的事情列成清單,從中挑出「放棄也沒關係」的事情,直接放棄不做,這是為了避免目標太理想化而再度遇到挫折的情形,如果清單裡有「無法馬上放棄」的項目,那就再找機會放棄就好,因為你肯定會發現有些事情雖然想做,但總是沒有去做,如果不影響結果,那就學會放手。
此外,如果是職場上的限時目標,可能需要在這個階段強制加速。
應對步驟:
- 只要稍微有一點變化,即使再不起眼都可以,請寫下「稱讚自己產生變化的事」。
- 寫下目前「沒做也沒關係」的事,適時放棄。
- 最後寫下目標,以及為了達成目標要做的事。
在這個階段,要把自己的變化紀錄下來,並給自己鼓勵,只要認為「自己真了不起」就能產生信心,但要注意的是,別太在乎別人的評價,也不要和別人比較,只要將重點放在覺察內在的心態變化就好。
如果太在意他人的評價,就很容易會想提高達成的標準,這樣一來,行動的難度也會跟著提高,如果發現自己有這樣的問題,那就用「收穫心態」來思考自己完成了哪些事情、獲得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用第 5 步驟寫下的內容,激勵自己再持續堅持一個月的時間就好,如果發現有點勉強,就要回到第 4 步驟重新設定「可做的小事」。
最後,是把本來非做不可的事寫在第 7 步驟,這一步驟通常和第 2 步驟的事情有關。第 7 步驟可以和第 6 步驟同時執行,或等第 6 步驟做到一定程度,放棄掉一些事,把時間空出來,再慢慢消化該做的事。
在執行第 7 步驟時,已經能從前面的步驟感受到完成目標的快樂與價值所在,因此,建議同時參考第 3 步驟寫下的「沒能完成」的理由,把標準再拉高一點,一步一腳印地持續挑戰下去。
如果目標不是很明確,該怎麼辦?
如同開頭提到的,只有少數使命感強烈的人,才能在決定好目標後持續努力。如果一般人照這樣的方式進行,只會不堪負荷,反過來說,那些能持續努力達成目標的人,也很少認為自己很努力,通常都樂在其中。
以考大學為例,少數人是因為強烈的使命感而想要考某所大學的科系,大部分都是「要是能考上這所大學就好」的程度,盡了最大努力之後,再根據結果來決定未來的方向,於是變成「以這個成績來看,大概只能上這樣的(學校)科系吧」。
可見結果是隨著努力的程度而有差異,也就是說,平日努力用功到什麼程度才是關鍵,並非決定好目標再來努力,在這種前提之下,即便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也沒關係,因為這才貼近現實,只要思考「如何盡最大努力學習」、「如何盡最大努力行動」,讓生活確實做出改變,才是對一般人來說最容易執行的方法。
並且,也應該要理解「失去動力、半途而廢」是很正常的事,佐藤耕一認為,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除非經歷慘痛的教訓,否則很難成長,也不會主動向前邁進。因此,對於「忙到分身乏術」這類藉口,可以換個角度想:「果然模仿他人是不行的,但這是個很好的經驗。」
失敗不是錯,也不要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而是要認為「半途而廢在所難免」,搞清楚自己目前的狀況,重新設定該做的事情就好。
結語:了解自己為什麼會半途而廢,也很重要
設定目標有很多種方法,「以終為始」再「拆解目標」,是很常聽到的做法,可事實上,再怎麼厲害的方法,總還是有人會失敗。
像我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動力不足」,因此,我之所以會對佐藤耕一提到的方法感興趣,是他少見地深入「心態管理」的層面去討論失敗的原因與重振精神的方法,並且,告訴所有人,會半途而廢是很正常的事,畢竟不可能每個人對每個目標都有很強烈的使命感。
對此,近年最流行的說法是「每天只要進步一點點」,所以你可能會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這句話感到很熟悉,不過,這個方法是在 2017 年出版的《連企業老闆都搶著用的目標順序法》提出來的,作者佐藤耕一根據輔導一萬多人的經驗得出結論與解方,這種由下而上的例子很接地氣,所以跟進步一點點的激勵法又有點不同,還加上了階段性的步驟和類型分析。
如果你經常半途而廢或沒有動力,代表上述 4 種類型的情況可能都發生過,比較常見的就是新年剛立下減重的目標,卻發現自己有好多聚會都推不掉,結果就放棄了,這時就可以參考 4 階段的方法,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先熬過「挫折期」再說。
這個部落格曾經卡過一段時間,但我用優化文章和串連結的方式,熬過去了,後來也寫一些跟讀書筆記沒有太大關聯的文章,後來又開始有動力了,可見,遇到本文所說的「挫折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由於我的目標是持續性的(寫部落格),當然會反覆遇到「挫折期」。
如果你跟我一樣,那就告訴自己「沒有動力」或想要「半途而廢」是很正常的,改成做一點點事情就好,如果一點點事情也不行,那就一點點點事情,再不行,還可以再改成一點點點點事情。
不管怎麼說,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吧,早一個小時起來太難了,那就早 3 分鐘起來也很好啊!起碼沒有睡過頭嘛,你說是吧?
更多關於「探索自己」的文章:
探索自己#1 釐清目標與動機的關係,更了解自己
探索自己#2 人生的意義就是從「我是什麼」變成「我可以成為什麼」
探索自己#3 興趣有哪些?用 270 個項目幫你找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