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生活|情緒覺察、自我照顧與敏感教養筆記

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改善?2 個簡單練習 + 日常綁定讓你重新找回專注力

注意力不集中?2 個練習找回專注

你是不是也常常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腦子早已跑到別的地方?

我曾經以為「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因為太忙、太累,或是我天生容易分心,但後來才發現,那其實是我與自己斷線的訊號。

最近,我開始練習一些很簡單的小動作,慢慢把注意力拉回當下。這不是為了變得更有效率,而是為了重新感覺「我還在這裡」。

這篇文章靈感來自我讀的一本書《顛峰心智》,這本書告訴我,在每天慌亂又跳動的思緒裡,我怎麼試著陪著自己回來、聚焦、呼吸,留在這個當下。

專注力從呼吸開始:最基礎的觀息練習

觀息三步驟

這與冥想練習類似,但不同的是,這個練習要你專注呼吸,不需要控制呼吸的頻率、速度,就只是觀察,接著,持續把感受放在你與呼吸相關的部位上,如果察覺自己分心,再把自己拉回原來專注的部位就好。

書中特別強調,做這個練習沒有要「清空思緒」,不是要你平靜或放鬆,更不用達到什麼特殊的境界(如狂喜之類)。

十幾年前,當阿米希博士的計畫要在美軍擴大實行之時,展開了「訓練員培訓」計畫,其中一名成員是軍事研究中心的退伍軍人。他原本覺得這樣的正念課程會與信仰產生衝突,想退出計畫,但開始訓練後,卻發現這個正念訓練完全不具宗教色彩,也很快能理解提升專注力、工作記憶和調整情緒的原因。

因此,如果你擔心宗教或其他因素,請放心,這只是一群科學家經過實證後的研究成果。

觀息怎麼做?簡單 3 步驟開始練習

把專注力想像成你的手電筒,一開始只要每天做 3 分鐘,這是為了確保你可以簡單地開始,不容易放棄,等你能夠規律地練習,就增加時間:

  1. 將注意力指向目標:坐下來,坐姿保持直挺、平穩、警覺。要覺得舒服,但也不能過度放鬆。重點是「直挺」,而不是「緊繃」。坐直,肩膀挺起來,胸口展開,坐姿自然,散發自信與尊嚴。雙手放在扶手、座位旁或者腿上,閉上眼睛,或垂下眼皮放鬆地看著前方,以舒服為主。跟著你呼吸的自然步調走,不需要控制呼吸。
  2. 讓注意力穩穩停在那裡:選一個跟呼吸相關感受最明顯的身體部位,從頭到尾鎖定這個部位,把你的專注力轉向並固定在那裏,就像拿很亮的手電筒照著一樣。
  3. 覺察它何時飄走,然後重新把它轉回呼吸:選好目標並聚焦之後,覺察你的思緒或是感受什麼時候把手電筒從你選的目標拉開,可能是突然想到你待會要做的事,可能是浮上腦海的記憶,也可能是哪裡癢,當你發現手電筒被拉開,重新讓它回到呼吸。只要輕輕「推」一下,把手電筒移回目標。

觀息練習的重點提醒:注意力不是用力,而是回來

  1. 你可能會越來越常察覺到自己在分心,表示訓練起了作用。
  2. 不用限制呼吸次數或控制呼吸。
  3. 每個人都會分心,不需要評斷或自責。

身體掃描練習:讓注意力重新連回你的感官

身體掃描練習步驟

這個練習是讓你將自己安頓在身體的感受中,重新與身體產生連結,在《打造第二大腦》中也提到若找到與自己有共鳴的內容,身體會先察覺。若你覺得自己經常無法感知,就在前一個基礎的觀息練習後,交叉做這個練習。

但要注意的是,我這邊只會簡略介紹流程,想知道如何與上述的觀息練習交互操作,則需要直接看原書喔!

身體掃描怎麼做?放慢的覺察練習流程

  1. 跟觀息練習一樣,找到舒服的坐姿,閉上眼睛,把專注力移到呼吸的感受上。但這次不要停在呼吸上,要讓感知在全身上下移動,慢慢掃過去,就像探照燈一般照遍全身。
  2. 先把專注力轉往一根腳趾,記下在那裡注意到的感受,冰冷?溫暖?刺痛?鞋子緊緊的?什麼感覺都沒有?注意自己有何感受,然後把專注力移往其他腳趾,還有另一隻腳。
  3. 用 3 分鐘的時間,把身體想成三等分,每一等分停留 1 分鐘。漸漸把專注力從下半身(小腿再大腿)移到核心(骨盆、下軀幹、上軀幹),再到上半身(肩膀、上臂、下臂、手),接著,移到你的頸部、臉部、後腦勺,最後是頭頂。
  4. 注意每一種感受(或毫無感受)時時刻刻的起落,但不要停留在上面,持續移動專注力。
  5. 當你慢慢把專注力由下往上移動,一分心,馬上把專注力拉回分心前鎖定的身體部位,然後繼續移動。

身體掃描時的 3 個關鍵提醒:慢、感覺、不要評價

  1. 練習把專注力聚焦在身體的感受上。
  2. 了解身體確實有哪裡不適或只是自己想像的。
  3. 每一種情緒都會有相關的身體感受。
  4. 不要追求快速進步。

個人經驗:我怎麼用身體掃描讓肩膀不那麼痠?

分享一下個人的經驗。曾經,我的肩膀長期處在又緊又痠的狀態,本以為是親餵導致睡覺姿勢不正確,但練習之後發現,自己會在打字時把肩膀抬得高高的,並會使勁繃著肩上的肌肉,所以,從肩膀到後背上方常常發炎。

現在,透過身體的掃描練習,雖然還沒有完全改掉這個習慣,但已能有意識地察覺到,然後,讓肩膀自然放鬆。

練習不難,難的是持續:怎麼讓專注成為日常?

若注意力不集中,2種方法讓專注變成日常

不需要額外時間,這樣做讓練習自然融入生活

根據作者研究,想成功養成靜坐習慣,最好是以行為改變學的方法來操作,先從小目標開始(每天觀息 3 分鐘),先求達到目標,關鍵是不錯過成就感帶來的美好感受,才一再重複同樣的練習,慢慢擴大目標。

為了確保你能完成練習,把它跟你每天都會作的一件事綁在一起,像刷牙、運動或泡咖啡,將想養成的習慣加入例行工作,比如,把觀息練習融入「泡咖啡」這件事,就變成「當你開啟咖啡機泡咖啡時,坐下來作觀息練習」。

剛開始練習時,先以 3 分鐘為基準,再慢慢延長練習的時間,養成習慣,持續一陣子之後再慢慢延長時間,但如果想有效改善專注力,每天還是要練習 12 分鐘

在刷牙時,可以試著利用「觀息」的方式把自己的專注力固定在身體的感受上,像清涼的感覺、牙膏在嘴裡產生泡泡的感覺、刷毛的觸感、手和手臂牽動的肌肉等等;或是在洗澡時,感覺熱水沖刷全身,作「身體掃描」練習。

連美軍戰地將領都做得到?來看他怎麼安排練習時間

在書裡,有位美軍將領的練習事例讓我印象深刻。

身為一名美軍將領,華特‧皮亞特很難找到空檔練習,即便是 5 分鐘,因此,他到伊拉克之前的部署期間,會把正念訓練跟每日的體能訓練綁在一起,早上健身完,他會走到一片棕櫚樹下,盯著樹木看,把專注力聚焦在上面,進行觀息練習,能做多久是多久。

而在伊拉克期間,他能練習的時間更少,但練習甚至變得更重要,因此,只要情況允許,他就會把握片刻時間練習:

例如坐在直升機上時,他會暫時關掉耳機,垂下目光,作「鳥瞰全局」的練習,讓自己放下大腦編的故事(心智模型)。或在睡前的空檔,幫一小片草地澆水,作「身體掃描」練習,把澆水時的感官體驗填滿工作記憶,如冷水滑過拇指的觸感、青草的味道或者沙漠的氣息。

也因此,練習其實不需要固定的時間。你可以在早上剛醒時,先別急著起床,在床上先做幾個深呼吸,專注在呼吸上,或在搭捷運的時候,不滑手機,不聽音樂,閉眼或垂下目光,用搭乘的時間做正念練習。

不是變得更好,而是活在此刻

這本書反覆強調的是,正念練習的目的不是要「覺得舒坦」,不是要達到特別的放鬆狀態或感到幸福喜樂。最主要的目的是,專注於當下的經驗,不讓大腦自己亂編故事

我們都以為自己活在當下,但其實很可能是活在我們的腦袋裡,或者,活在我們編出來的情境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看著朋友傳來聚會的照片,但其實對那天的事情印象模糊,好像有什麼特別煩惱的事,導致工作記憶已滿,讓參加聚會的你喪失專注力。

書中的一個例子是一位軍人,他提到兒子已經是個青少年了,每次和他分享小時候的趣事時,他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想不太起來、記憶很模糊,明明他人都在,拍攝的照片也顯示了這一點。他曾以為是自己記憶太差,沒想到,是他人在心不在

問問你的心,現在在哪裡,它,活在當下嗎?

Share this post

「閱讀很重要,但生活也是。」相信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也是閱讀的一部份,目前的身分是文字工作者二度就業中。有任何合作事宜,請聯繫:matilda@slowmatilda.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