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發現,常常一整天下來,時間都不知道花哪去了,莫名其妙就到了睡覺時間。
- 好像沒有時間做想做的事。
- 好像沒有自己的時間。
- 好像怎麼管理時間,只是讓自己多做很多不必要的事。
因此,要找出自己的問題在哪,第一步,就是紀錄,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
接下來,就和你分享我個人找回時間的經過,以及我使用的時間記錄 App 「Now Then」:
Now Then Time Tracking ( iOS │ Android )
※Android 需自行安裝 APK
這個 App 其實不是完全免費的,但我光用免費功能就可以完成目標了,你可以先用用看,大部分情況下應該都不太需要付費。
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吧!GO~
本文目錄
時間管理的第一步:使用 App ,檢查時間都用在哪裡
為了讓自己更有意識地使用時間,記錄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是手機的重度使用者,還要檢查 App 的使用時間:
- iPhone 進入「設定」→「電池」查看 App 使用時間。
- Android 進入「設定」→「數位健康與家長監護」查看 App 使用時間。
為什麼我會開始記錄時間?
媽媽們一定會覺得自己都把時間花在小孩或家務上吧,但就我個人經驗來說,如果一坐下來就想打開手機,那麼,結果怎麼樣還很難說。到底如何,就用時間紀錄 App 和 手機裡的監控紀錄來交叉比對。
不過,我很少用手機,比較偏好使用電腦來做事和查詢資料,有陣子真的很想知道自己都把時間花在哪,到底可以擠出多少時間來做我想做的事,結果就看到這個影片:
以前,我確實都是用「感覺」來預估做一件事的時間,但當時在高壓環境下工作,感覺是準的,可在家裡的時間感就變得異常模糊,所以,為了找出自己可以擠出多少時間來經營部落格和運動,決定開始記錄每天到底在幹什麼、時間都花在哪裡。
後來,看了《外商媽媽時間管理法》後,我更加驚覺紀錄時間的重要性。
如何用 Now Then Time Tracking 紀錄時間?

「Now Then Time Tracking」App 的 ICON 如上圖。
我會使用這個 App,是因為它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只有紀錄時間的功能」,我喜歡功能集中的 App ,因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摸索就能上手,而且,不會太耗電。
打開「Now Then Time Tracking」App,一開始的介面如下面左邊:


介紹一下基本功能:
最下面一排
![]() | 進入「事件」頁面,選擇「現在要記錄的事件」。 |
![]() | 看最後紀錄完成的「時間塊」。 |
![]() | 看最後紀錄完成的「長條圖」或「圓餅圖」。 |
![]() | 設定 |
![]() | 分享(但這個沒什麼必要) |
先設定「 Now 」事件
在紀錄之前,先自定要記錄的事件,點選最下面一排的「Now」,介面如下:
事件要如何命名,以自己為主。我覺得一開始可以定比較粗略的範圍,紀錄幾天後,如果想知道某個範圍的詳細狀況,定義事件時再細一些


在「時間塊」( Then )下檢視
- 在 App 最下面一排點選「 Then 」。
- 在 App 下面倒數第二排點選
(天 / 週 / 月)
如果有紀錄,就會像下面兩張圖片:


「一月時間塊」跟「一週時間塊」一樣,只是欄位切得更細而已。
在「圖表」(Chart) 下檢視「長條圖」或「圓餅圖」


但不太一樣的是,在「Chart」模式下選「天 / 週 / 月 / 年」,是每天、每週、每月和每年的時間加總,讓你檢視自己每天、每週、每月和每年的事件時間變化,加總時間可以在日期下方看到。
要是紀錄後忘記關掉,怎麼修改?
- 在 App 介面最下方點進「Now」頁面。
- 在 App 最上方仍在紀錄的事件時間上點一下,進入修改頁面。
- 依需求重新選擇事件、修改開始和結束時間。


紀錄時間後,我發現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
紀錄時間後,最大的差別在於「感覺」與「實際」的落差。
比如,我覺得洗碗很花時間,但事實上,因為是小家庭,每次洗碗的時間其實都不超過 10 分鐘,或者收拾好麻煩,可半小時就結束了。又或者,覺得看影片或滑個社群很快,但我經常不小心就超過半小時、甚至一小時的時間。
此外,還發現了 2 點:
- 每天的時間消耗大項是孩子、上網和看影片。
- 每天做家務的時間比例並不高。
當二寶還很小的時候,我確實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在她身上,比如出門去公園玩、陪玩、餵飯等等,但扣掉真正做家務的時間,我每天也還是有兩個小時可以上網跟看影片,這讓我醒悟到:「欸,我還是有時間的啊,只要把上網跟看影片的時間,替換成寫文和閱讀就可以了。」
在沒有紀錄時間之前,我真的覺得很忙,那是因為注意力一直被小孩拉走,好不容易處理完家務和小孩,坐下來就打開影片或上網看文,以為自己在休息,其實是在浪費時間,畢竟,我沒有拿空下來的時間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所以,在反省過後,我做了三件事:
- 有空下來的時間,就拿本書閱讀或用電腦讀電子書。(不用手機)
- 外出無法看書時,想文章的大綱和標題要怎麼寫。
- 把自己的輸入轉為輸出,變成文章或 IG 圖文。
當然,每個人想做的事情不一樣,你要為自己安排想做的事情。
這世上最公平的,莫過於你和我的時間總值都一樣,微軟現任執行長 Satya Nadella 說過:「前方等著我們的未來,其實早就存在於我們之間,就取決於我們今日選擇的路線。」改變只從現在這一刻開始,不是等一下,也不是明天。
希望這篇文章的分享,可以讓你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