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讀書筆記

【自我成長書單】扣掉心靈雞湯的 23 本自我成長書籍《一次讀懂自我成長經典》

image 24
圖片來源:博客來

「自我成長」是一個定義起來有些籠統,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心靈雞湯」大雜燴的閱讀領域,通常來說,仍然需要某些大頭的引領,你才能碰觸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內容。

一次讀懂自我成長經典》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Tom Butler-Bowdon)是政治經濟雙碩士,曾在澳洲內閣辦公室擔任顧問一職。而這本《一次讀懂自我成長經典》則榮獲 2004 年美國班哲明富蘭克林獎

自從讀了《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後,就對這系列的書籍燃起興趣,很想知道作者在其他書單中都推薦了什麼樣的書單,讀完後,我覺得很像回顧了一次「自我成長書籍」的發展簡史,透過各書的引言、導讀和作者小傳,了解當時出版的背景與脈絡,也明白為什麼這些書能夠長銷不墜。

不過,我在這篇文章所挑揀的,會盡量避免目前有課程、或是需要你花錢跟隨的「導師」,讓關注停留在書籍即可。

所以,即便作者介紹了如安東尼‧羅賓這樣的成功學導師(畢竟真的很暢銷),還是會刪除,只留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選項,並分為文化經典、生活、神話故事、文學、心理和性靈等六個領域,希望可以幫你理解到底哪些書適合閱讀。

如果想了解《自我成長經典》的編排架構,可以參考《心理學經典》這篇文章的第一段。

自我成長:文化經典

印度史詩《薄伽梵歌》

自我成長-薄伽梵歌
圖片來源:博客來

薄伽梵歌》與《吠陀經》及《奧義書》同被譽為是印度三大聖典之一,出自古文明最長史詩《摩訶婆羅多》其中一篇,內容是一名年輕人和神祇的對話錄。年輕的戰士在一場戰役的早晨陷入驚慌狀態,因為他發現自己即將對戰的「敵人」是親堂兄弟。

這本書是非常重要的印度宗教哲學經典,談論了許多事情,多半與人生哲理有關,每個人都能在閱讀時透過年輕戰士質疑存在的意義,來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延伸閱讀:《我的薄伽梵歌:一位印度神話學家的超凡生命智慧》從神話的角度來看這本經典史詩。

《道德經》

image 13
圖片來源:博客來

一般詳解的《道德經》不好找,大多是由某位名家講解,我列的這本是由海鴿出版社出版,內容沒有太多個人意見,專注於講解與釋義,我覺得可以推薦給只想看原版寫什麼的讀者。

說實話,看到《道德經》,是種很神奇的感覺,不過,既然書中出現了《聖經》、《法句經》,有《道德經》也不甚奇怪。

內容僅五千多字,卻包羅萬象,不同階段讀,會有不同的感受。

自我成長:生活

《成為更好的你》(原名  《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

image
圖片來源:博客來

成為更好的你》是作者大衛‧布魯克斯研究了歷史上的名人,發現他們並不會終生都在追求成就上的勳章,而是轉向追隨更深刻的內心聲音,接納自我、自愛和自我讚美,以及,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

由於作者在人物側寫上非常出色,你能透過閱讀這些故事獲得無盡的感動,雖然這個時代已不再鼓勵品格與道德,但我們內心深處仍然良善,仍然期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比爾‧蓋茲大力推薦這本書,你也可以看看,而作者在 TED 上的演講《你應該為哪個奮鬥——你的簡歷還是你的頌詞?》也已逼近 300 萬次點閱。

《人性的弱點》

image 5
圖片來源:博客來

戴爾‧卡內基自從出版《人性的弱點》已經 80 多年了,至今,這本書依舊是人際關係的經典書籍,原書名是「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但書中並非教你用任何「技巧」,而是讓你用真誠與同理心贏得真正的友誼。

雖然有些人認為這本書的內容已經過時,可我卻不這麼認為,有句話說「看這個人交的朋友,就知道他是怎麼樣的人」,那麼,如果你想交到真正能幫助你的朋友,首先,你就得先成為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才會願意與你交朋友,畢竟,物以類聚。

這本書最值得記住的一句話是「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事情而已」,可以套用在任何地方,包括給自己勇氣。如果感興趣的話,我看的是笛籐出版的版本,並為這本書寫了讀書筆記(連結在此)。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image 7
圖片來源:博客來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的《創新的兩難》被《經濟學人》提名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六本商業書籍之一,史蒂夫‧賈伯斯更直言,這是他書架上唯一一本商業書籍。

身為享譽世界的哈佛商學院教授在罹癌後,為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做演講,題目是「如何利用商業思維為自己規劃成功且快樂的生涯」,演講後,《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說服他將這場演講延伸為一本書的內容。

回顧他的哈佛商學院同學們,其中大部分人真的都不一定過著成功且快樂的生活,有的甚至名聲掃地,於是,他思考為什麼會如此,並提議用更寬廣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人生,而非僅僅追逐職涯上的成功。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image 9
圖片來源:博客來

與成功有約》出版三十餘年,全球賣出四千萬冊,內容言簡意賅地提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的 7 個習慣,分別是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

在成功學這塊領域,作者史蒂芬‧柯維無疑是公認的權威,以上的 7 個習慣看起來沒有什麼,但能數十年如一日地養成日常習慣,才是他想強調的,並且,這 7 個習慣打包運作,會產生滾雪球般的複利效應。

英國小說家查爾斯‧里德總結了這本書的意義:「播種想法,你將收穫行動;播種行動,你將收穫習慣;播種習慣,你將收穫品格;播種品格,你將收穫命運。」

《 80/20 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

image 12
圖片來源:博客來

你的不開心,是源於 20 %的事,還是源於 80% 的事?如果是後者,你得考慮翻轉它。

作者是一位資深顧問,他於 90 年代出版的《 80/20 法則》風靡了整個商界,因為這是商界都知道的帕雷托法則,卻很少人為此作出完整的論述,於是,他寫了這本書,向世人介紹,這個法則除了應用在商業之外,還能應用在個人生活上。

知名的創業家 Tim Ferriss 也用了這個法則改變人生,詳情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用 8 個重點看懂 80/20 法則」。

《新厚黑學:如何轉化靈性的潛力為生存競爭的武器》

image 20
圖片來源:聯經出版

以「厚黑學」為名的書籍非常多,這本算是獨樹一格,首先,作者是一名活躍於 90 年代的女性,其次,內容鼓勵女性用四大秘訣取得成功,某種程度上,代表著那個年代的女性覺醒意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即便我們想成為一個良善且正直的人,但也必須懂得保護自己,讓自己過得更好。

作者其實是美裔台灣人,而這本書的英文原著被譯為 17 種語言,還被英國出版的《 50 本成功寶典》(50 Success Classics) 列為其中之一。

可惜這本書已經絕版了,只能去圖書館借來看。

《新中年主張》

IFFo52UcRDgAAAABJRU5ErkJggg==

新中年主張》作者 Gail Sheehy 是一名資深記者,曾在「新新聞主義」運動中發揮重要的影響力,該運動是指在描寫新聞報導時,利用場景描寫、對話,表示受訪者的社會階層,有時會深入描寫內心想法。

她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師從人類文化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因此,對人類文化有極高的關注。

新中年主張》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當代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因為在 70 年代那時,「中年危機」首度被提及,而作者以積極的面向處理這個議題,將這個時期稱為「第二成年」。

自我成長:神話故事

《神話的力量》

image 4
圖片來源:博客來

神話的力量》雖然是由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在 1980 年代美國公共電視(PBS)「當代思想大師」節目中,與資深電視記者莫比爾(同時是政治評論家與神學碩士)對談的內容,但坎伯用神話觀點探討社會、宗教、戰爭,乃至愛與死亡,發人深省。

他從小就對神話頗感興趣,在美國大蕭條、找不到工作的那 5 年,遷居在一個棚屋內遍覽群書,後來找出「英雄旅程」這個神話模式,而這個模式則被行銷文案人員沿用多年,也有人拿來設計職涯發展。

延伸閱讀:《英雄的旅程

《與狼同奔的女人》

image 10
圖片來源:博客來

與狼同奔的女人》這本書的書名來自作者克萊麗莎.平蔻拉.埃思戴絲對狼的研究,因為,她領悟到狼跟女人在精神、直覺、本能及辛勞方面有許多共通之處。

當代心理學並沒有真正解釋女性的渴望,沒有闡述女性的神祕,因此,本書作者致力於蒐集各種傳統文化的古老故事,期望連結起女性和靈魂中較為狂野的本性。

由於這本書非常厚,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但妳了解自己的本性,就能了解該怎麼照顧自己的身心。

延伸閱讀:《鐵約翰》帶你從童話了解男性啟蒙的 8 個階段。

自我成長:文學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image 8
圖片來源:博客來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如果你聽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出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但其實,不只主角聖狄雅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跌跌撞撞,連這本書的出版也是。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第一版只賣出不到一千本,可作者保羅‧科爾賀努力找到第二家出版社幫他出版這本書,最終,賣出了兩千萬本。

因此,這個故事勵志的不僅僅是主角本身,還有作者本人,簡單卻擁有力量的故事會告訴我們信念的重要性,只是,突破現況的勇氣並不容易擁有,你需要了解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

《湖濱散記》

image 16
圖片來源:博客來

美國作家梭羅為了拒絕賦稅給一個蓄奴的政府, 28 歲那年借了一把斧頭,隻身進入所在城鎮的附近森林裡獨自過活。他蓋了一座小木屋,還種了一些豆子到市場去買,生活只有散步、閱讀、賞鳥和寫作。

湖濱散記》對後世影響巨大,刺激了美國個人主義、環境保護主義的興起,更影響了托爾斯特、甘地、葉慈、海明威與普魯斯特等政治家和文學家。

對美國人來說,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而梭羅所提倡的「簡樸生活」,後來也為人熟知與效仿。

《先知》

image 21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在台灣,最出名的一句話大抵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但《先知》不僅如此,還談述了生命的各個面向,如婚姻、死亡、工作、物質、友誼、痛苦、時間、善惡等等,總共有 28 首詩,句句發人深省。

自 1923 年以來,這本書就用超過 50 種語言,幫助人們以智慧理解世間百態,用豁達面對人生。例如:書中描述「婚姻關係」是:

站在一起,但不要彼此太靠近:好像廟宇的柱子,必須分開矗立,而橡樹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樹蔭裡生長。

不想看太多說教或方法的話,這本書很適合你。

自我成長:心理

《脆弱的力量》

自我成長:脆弱的力量
圖片來源:博客來

脆弱的力量》作者布芮尼‧布朗是一名社會科學家,專司研究人類的脆弱、勇氣、價值感與自卑感,在十幾年的研究過程中,她發覺人們總是否定「脆弱」的價值,進而否定自己。

但其實,能夠表現「脆弱」,也就是能坦然面對自身不足、弱點的人,反而是最有勇氣的人。不過,表達「脆弱」也並不代表整日表現出受害者的心態,而是承認自己有所不足,接納自己。

即便過了十幾年,她的 TED 影片至今是該網站上的前十大,是少數從科學角度來探討自我價值的大眾心理書,蔡依林也公開推薦過此書。

《活出意義來》

image 11
圖片來源:博客來

活出意義來》的作者維克多‧法蘭克創出了意義療法,治療了許許多多的人,本書更翻譯成 24 種語言,是美國國會圖書館選出的「美國最具影響力的 10 本書」之一。作者卻認為,這本書的成功只是表達了這個時代的不幸,並側面證明了我們極度渴求存在的意義。

書中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描述作者在納粹集中營的日子、概述意義治療,最後則是談述「悲觀性樂觀主義」。

作者的集中營經驗,駁斥了佛洛依德有關「如果一群人被剝奪食物,個別差異就會減少,被單一集體衝動取代」的論述。雖然飢餓、折磨和汙穢會讓人麻木,卻也並非每個人都會成為暴民。因此,你可以領悟到「無論是什麼樣的境遇,我們都可以選擇自由」。

《動機與人格》

image 14
圖片來源:博客來

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所寫的《動機與人格》,打破了當時以實驗為主、研究精神病患的心理學主流理論,致力於研究好人為什麼是個好人,他們為什麼快樂又滿足,進而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終極意圖。

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理論、自我實現理論、動機理論、人格、超個人心理學等等,無論是在商界或是心理學界,是現今仍被多次沿用的學術理論。雖然在那個時代,馬斯洛並不被學界重視,可後來個體主義興起,他的理論便從根本重塑了心理學。

延伸閱讀:另一位人本心理學家重構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寫成《顛峰心態》,感興趣的話可以先參考我的讀書筆記

《自卑與超越》

image 17
圖片來源:博客來

阿德勒建構了全新的心理學支派「個體心理學」,《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將他的洞見帶給一般大眾,內容涵蓋青春期、優越感、自卑感、合作的重要性、工作、友誼、愛和婚姻,淺顯易懂,沒有一般學術書籍過於艱澀的問題。

在理解「個體」之前,得先理解形成個體的脈絡,我們才能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存在,找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定位。

《自由與命運》

image 22
圖片來源:博客來

「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羅洛‧梅在《自由與命運》中梳理了「行動(存在)的自由」與「生命(本質)的自由」等兩種自由的表現形式,主張人們應依附某個特定的終極目標(命運),而非畫地自限,並提議用適度的自由去創造和功成名就。

他所提倡的「個人責任」,甚至影響了寫出《與成功有約》的史蒂芬‧柯維──我們都有「責任」,在死亡之前迎接生命的挑戰,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最終,理解「自由」的本質是什麼,你才能理解如何追尋個人自由。

自我成長:性靈

《人生成敗的靈性 7 法:讓一生圓融無遺憾的關鍵法則》

image 6
圖片來源:博客來

人生成敗的靈性 7 法》的原書名其實是「成功致勝的七大精神法則」。以前的身心靈書籍都會用「成功」、「致富」來吸引人閱讀,但其實是在談心靈層面的事情。

顧名思義,這本書談了七個法則,分別是純粹潛能法則、施予法則、因果法則、最省力法則、意圖與慾望法則、超然法則和達摩法則,我在博客來的書評中看到有書友認為,在了解「吸引力法則」之前先看這本書,能幫助你理解「吸引力法則」。

這些內容無法三言兩語就談完,建議還是看原書喔→我的讀書筆記連結

《傾聽靈魂的聲音》

image 15
圖片來源:博客來

傾聽靈魂的聲音》雖然被我放在「性靈」這個類別,但作者湯瑪斯‧摩爾擁有神學、音樂、哲學等學位,還是一名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深受榮格學派影響,以榮格和原型心理學、古代神話和西方文藝傳統為主題從事演講和寫作。

傳統的心理治療和自我成長是為了解決問題,但作者認為「最重要的事其實是好好照顧我們的靈魂」,在書中談述了「什麼是心靈」、「為什麼要照顧心靈」和「如何照顧心靈」等論點,並提醒尊重自己的獨特性,避免盲目從眾,喪失靈魂。

《回歸內在:與你的內在小孩對話》

image 19
圖片來源:博客來

回歸內在》作者 John Bradshaw 擁有神學、心理學等學位,他寫作和演講談論的主題囊括成癮、康復、相互依賴和靈性等等,並因推廣「受傷的內在小孩」和功能失調的家庭等觀念而在美國受到極高的讚譽。

這本書講述如何從日常生活、靈性層次等兩方面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並進一步負起責任,成長為能保護自己「內在小孩」的「內在父母」。

延伸閱讀:他的另一本著作《家庭會傷人》是「輔導」領域的必讀之作。

《新靈魂觀》

image 23
圖片來源:博客來

新靈魂觀》提供了一套論點來理解人類從感官覺察轉變成靈魂覺察的演化。作者蓋瑞‧祖卡夫畢業於哈佛,主修國際政治,在參與越戰後,長期飽受憤怒、性成癮等問題困擾。最終,他以提升靈性的方式成功地自我療癒,成為著名的身心靈導師兼作家,也是歐普拉節目的常客。

因此,這本書的第一個推薦序就是由歐普拉所寫的,她說:「如果我只能推薦這個星球上的一本書給你,那就是《新靈魂觀》。對我來說,這是僅次於聖經,我所讀過最有力量的書。

這本書是新時代中的經典,讓你理解「所有的生命都有其價值」。

結語:成長是我們的共同需求

剛剛好,的生活》中提到,我們的大腦被設定為對「成長」有所渴求,一旦學習後,感受到成長,腦中就會分泌激勵性的物質,激勵自己多學一點,也因此,很難在「成長」上獲得滿足。

否則,我們的生活要怎麼越來越進步呢?

只不過隨著科技進步,我們的煩惱卻沒有因此減少,反倒是越來越多,還因為越方便而越煩惱,這兩年興起的「躺平運動」,其實就是對這種追求成功永無止盡的汲汲營營展開消極的反抗罷了。這樣說來,寫出《湖濱散記》的梭羅不也是那時代的躺平者?

市面上追求成功的自助書籍很多,很輕易便能找到,所以,這篇文章所列的書籍沒有太多所謂的「成功學」,就是希望你稍微關注自身需求。

我認為,對於我們自己,「自我成長」代表更多的內省和關懷,每個人的課題都不同,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本書,獲得有意義的成長。

Share this post

「閱讀很重要,但生活也是。」相信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也是閱讀的一部份,目前的身分是文字工作者二度就業中。有任何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