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卡片盒筆記》#1 創始人魯曼怎麼用Zettelkasten?

Zettelkasten
圖片來源:deutschlandfunkkultur

這是我關於《卡片盒筆記》(How to take smart notes)的讀書筆記系列,這系列將會有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卡片盒創始人魯曼如何使用Zettelkasten(根據本書內容),第二篇本書作者Sonke Ahrens使用卡片盒筆記的建議,而第三篇則是介紹我如何用Heptabase做這本書的讀書筆記

不得不說,直到讀完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一堆人說看完還是不懂「卡片盒筆記」要怎麼做,這本書有點像作者關於「卡片盒筆記」的論文,書名應該改為「論證卡片盒筆記為何有效」,但還是推薦你看看這本書,然後嘗試使用雙向連結的筆記軟體,在實踐中摸索進步。

魯曼的使用方式散落在本書各處,我將其整理後,分為「魯曼只有兩種卡片盒(日常使用方式及細節)」、「魯曼做讀書筆記的方式」和「魯曼卡片盒的2個原則與4種連結」等3個部份。

魯曼只有兩種卡片盒

魯曼的卡片盒筆記
魯曼的卡片盒筆記(圖片自製)

魯曼有兩種卡片盒,一個是書目用卡片盒,裡面包含參考資料及相關文獻內容的簡單記載;另一個卡片盒則用來收集想法跟產生想法,主要是回應他讀過的內容(永久筆記),並有索引卡片作參照,存放在木製盒子中。

魯曼的筆記日常

以下是《卡片盒筆記》描述魯曼平常使用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的方式:

  • 書目資訊寫在卡片的一面,另一面則寫下內容的簡短筆記,並把這些筆記放進書目的卡片盒裡。
  • 在一段短的時間後回頭查看這些書目筆記,思考它們對於自己的想法和寫作有什麼樣的關連,接著,將自己的想法、評論與看法寫在新的卡片上──每張卡片上只寫一個想法,而且只能寫一面,這樣日後查閱時較方便。通常他會盡量精簡,不超過一張卡片的範圍,但有時會在後方加上另一張卡片,延伸這個想法。
  • 他的筆記通常很簡短,下筆也非常謹慎,與最後定稿的文字沒多大不同。會用完整句子來寫,並明確記載資料來源。(備註:這是永久筆記的用法)
  • 有時一張新的卡片筆記會直接連到另一張卡片筆記的後面,一張接一張,構成筆記鏈。
  • 他會在卡片盒的某張筆記上加註和新筆記相關的參照資料,而這張筆記,有時和前一張卡片很接近,有時卻會出現在完全不同的領域和上下文脈絡裡;有些直接相關,讀起來像評論,有些卻看不出有什麼關連,在他的盒子裡,幾乎沒有一條筆記是單獨存在的

魯曼寫筆記的細節

以下是《卡片盒筆記》描述魯曼使用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的細節:

  • 靈感筆記的記錄方式要盡量簡單快速,不要每次想記錄時還要想放在哪邊,而且要經常查看,如果與自己的卡片盒不相關就丟棄。
  • 永久筆記要有統一的格式,這樣不用每次寫卡片時都要思考怎麼寫,按格式填入即可,但必須精簡,且讓每一個人都看得懂。永久筆記裡同時會有參考書目裡的文獻筆記和他自己寫的筆記
  • 文獻筆記並不是抄下來就好,當這條筆記需要轉入自己的筆記時,要用自己的話換句話說,並想想看這些與自己的筆記有什麼連結,但切記要忠於原意,不要扭曲,最好把上下文的脈絡也放進來。
  • 魯曼有另外用打字機做索引筆記,但只精選某些帶著一串連結的卡片(關鍵字旁通常只有一兩個編號),這些卡片必須像入口處,能通往一連串的思路。
  • 書目參考系統通常會和文獻筆記放在一起,所以文獻筆記只記錄頁碼和重要或有趣的地方
  • 專案筆記含稿子上的評述與註記、特定專案的文獻資料收集、大綱、提醒、待辦事宜清單及初稿本身,跟原來的卡片盒完全不相關,等專案結束後才會決定哪些部份要丟棄、哪些部份要永久存檔。

魯曼做讀書筆記的方式

魯曼會在閱讀時問自己兩個問題:

  • 作者不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 作者刻意排除在外的是什麼?

由於書裡不會明確解答這些問題,這時就必須靠自己的想像力去思考。

此外,他從不劃重點,也不在書頁空白處寫心得,他只把自己讀到覺得有趣的看法,在另一張紙上做簡短的筆記:「我會把參考書目的細節記下,背面寫上『第X頁是──,第X頁是──』,然後就放入書目的卡片盒,所有讀到的東西都放進那裡。」(會用書目參考系統作參照)

但在存檔之前,他當天結束前會再次閱讀自己寫了什麼筆記,想想是否與目前在思考與撰寫的東西有關聯,然後寫下永久筆記,放入想法盒裡。當然不一定每張都能夠再次被使用,但有些卻可能成為連結點,通往各式各樣的思考線路,經常重新出現在各種不同的脈絡當中。

魯曼卡片盒的2個原則與4種連結

2個原則

  1. 不是按照主題分類,是「由下而上」去發掘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最後才分類。所謂的編號沒有意義,重點在連結
  2. 每條筆記都要有連結,沒有單獨存在的筆記。

4種連結方式

  1. 直接從索引筆記參照過去的筆記,這張筆記通常被當作某個主題的入口點,需要做個概述,最好還要簡單寫下要看哪部分的注意事項。這樣的筆記有助於建構想法,可視為準備初稿的中間步驟。在這類作為入口點的筆記上,魯曼最多放25個參考連結,日後會陸續更新
  2. (使用紙筆才需要)這類參照筆記用來描述「卡片盒裡相鄰筆記的群體」,內容是用來記錄原本的思路,以免被後來加入的新筆記干擾而忘記。
  3. (使用紙筆才需要)註明這張筆記的編號會接在哪張現有筆記的後面,並且內容是接續哪張筆記,可實際上不一定放在一起。(這作法有點像子彈筆記系統的接續方式)
  4. 雙向連結把兩個相關的筆記連起來,不管它們看起來是否直接相關,這種「弱連結」可以從不同角度發現新見解。

[sibwp_form id=2]

關於魯曼使用的方式,我的3個想法

卡片式的簡短文獻筆記,要配合書目參考系統

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已經瀏覽過很多人介紹「卡片盒筆記」的使用方式,大部分都是說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但看了半天還是不懂該怎麼做讀書筆記,畢竟不管你是創作還是研究,讀書筆記都很重要。

整本看完之後,我終於理解,因為把知識卡片化了,魯曼只截取自己需要的片段(最好能記錄上下文的脈絡),在卡片的一面寫下後,再在卡片背面寫下是哪本書的第幾頁,並和書目參考系統放在一起──這就是文獻筆記。

而且,文獻筆記並非每一張都永久存在,分為配合專案使用的、暫存的和永久的,魯曼會定時檢查暫存的文獻筆記,並思考這張文獻有沒有與自己的卡片盒筆記有相關,確定了之後才寫成永久筆記(按作者描述魯曼的用法推測,他會在文獻上加註自己的想法,並寫下相關連結)。

換句話說,有連結的卡片才可能留下來變成永久筆記,按照魯曼只有兩盒卡片的內容敘述,部分的文獻筆記也是永久筆記(其他就是還沒想到放哪和專案用的)。

靈感筆記不在卡片盒裡

靈感筆記是每天瀏覽筆記蹦出來的新想法,魯曼通常會在存檔前想一想是不是跟自己的卡片有連結,確定了才會做成永久卡片放在卡片盒裡(如果不確定就弄一個專案暫存),因此,我們個人在使用時,只要用「最方便、最快速、最不用思考放哪」的方式來記錄靈感就好了,畢竟複檢後就要刪除了

有不少人利用apple watch,在想到時趕快錄下來,或是用一個手機備忘錄的app來快速記錄,不過,有趣的是,我看到國外有不少生產力頻道推薦手寫小本子記錄靈感,看來手寫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擁護者。

我自己就是子彈筆記的使用者,使用紙筆確實沒有數位來得方便快速,但寫下的待辦事項卻很少忘記,只要前一天晚上或早上寫好,我都會記得要做,以前我在朋友和同事中是出了名的健忘。如果你跟我一樣健忘又不喜歡查看手機,就可以試試子彈筆記。

>>用一支筆和簡單的本子就可以開始子彈筆記,不要想得太難,我把我從失敗中學習並重新開始的例子寫在這篇文章裡:子彈筆記的失敗經驗與重來的手殘實例

由下而上,意味著需要時間累積

由下而上的累積卡片筆記,因此,一開始會比較雜亂是正常的,一段時間之後,才會在某個關鍵字底下累積比較多的筆記,這時候你就會知道自己對什麼樣的主題感到興趣。

這跟我們在電腦上必須用資料夾分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為不應該一開始就決定是什麼分類。當我在做這本書的筆記,看到「由下而上」的原則時,突然想到:「讀書筆記是不是一開始就不要用書來分類?因為這跟卡片盒筆記的精神不符。」

當然,像我這種以介紹讀書筆記為主的創作者來說,以書做分類還是必要的,因此,每本書的讀書筆記都是我的專案筆記,寫完後再視情況決定哪個可以進入永久檔案。也就是說,我的筆記只需要分成專案、暫存和永久就好了

嗯,但我才剛剛開始建構「卡片盒筆記」,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你對「卡片盒筆記」的理解是什麼呢?歡迎留言和我聊聊你的想法喔!

>>關於《卡片盒筆記》的建議使用方式,請見本系列的第二篇文章「#2 作者實踐範例與建議」。另外,我用卡片盒筆記法的介紹,請見「我如何用Heptabase來為這本書做讀書筆記」。

選擇你喜歡的平台購買《卡片盒筆記》

這本書是我自己要看的,不是合作書喔,如果想了解更多內容,推薦直接看原書。用我的網址購書,我會拿到一點點佣金來維護網站和買書。

Share this post

「閱讀很重要,但生活也是。」相信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也是閱讀的一部份,目前的身分是文字工作者二度就業中。有任何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4 comments

  1. 改書名很中懇 真的只有小篇幅寫做法,大部分都是在介紹卡片筆記的好處。不過編號我覺得很重要唷,我去看過盧曼實際的筆記,他的永久卡是有連貫性的,例如 1,3,1 可能是把 1,3 裡面某個部分的細節寫得更清楚,或者是反對 1,3 的觀點,靠編號和連結一起使用滿好找卡片的

    1. 了解,不過我使用數位軟體,直接反向連結就好了哈哈哈,從這個角度來想,就覺得能使用卡片手寫真的蠻厲害的

      1. 他那個年代電腦不發達只能用手寫QQ 你是用obsidain嗎?我看完這本書後持續這軟體寫,大概也快一年了,效果真的很不錯,尤其是對照不同永久卡時能衍生新想法,覺得很讚^ ^ 子彈筆記我早期也用來當行事曆,後來就放棄了,沒有完成的計畫要一直往後重手寫真的很煩xD 不過同意你說的,可以拿來當靈感筆記,只簡單寫幾個關鍵字先記錄….記得好像叫「列點」吧。盧曼他寫文獻筆記時也是用這樣的方式

        1. 我是用Heptabase喔,因為個人比較喜歡白板軟體的視覺效果~子彈筆記有持續在寫,但一忙起來就真的很容易忘記寫就是了。
          另外,之前查詢發現有人會用apple手錶的app直接錄靈感筆記,是數位一個比較方便的方式,分享給你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