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3步驟打造百萬粉絲社群《百萬粉絲經營法則》

image 4
圖片來源:博客來

百萬粉絲經營法則》的副標題是「30天3步驟打造社群經濟力,在社交平台擁有百萬追蹤數」,而作者布蘭登‧肯恩(Brendan Kane)更是泰勒絲、蕾哈娜等明星社群平台的幕後推手,深諳娛樂圈社群的經營,甚至他做了一個實驗,那就是如何在30天內讓自己擁有百萬粉絲。

只要3個步驟:提出假說、測試和轉折

沒有什麼捷徑,就是測試、測試,再測試,不管你是在臉書、IG、網站,還是Youtube、TikTok,測試都是最基本的流程。書中提到,憑著測試,你會了解哪些版本成果最好,再繼續投資成績最好的那些,如果都沒有,就回過頭去設定新假說,再度啟動流程。

成為一顆導航的星星:一個讓人不斷、不斷搜尋的實體。

P312《百萬粉絲經營法則》

問自己:找到品牌的終極目標

測試是真的一個很繁瑣又必要的過程,如果你要持久地做這件事,一定有著不可撼動的理由。書裡提到,要傾聽你的直覺,徹底弄清楚自己是誰,不斷檢視內心,這裡提供了饒舌詩人Prince Ea的問題清單,幫你深入探究自我,套用在你打造的品牌上面:

  1. 我為什麼會在這個地球上?
  2. 我可以給他人什麼?
  3. 什麼能讓我快樂?
  4. 如果我有五年可活,我要做什麼?
  5. 如果我有一年可活,而且知道無論我做什麼都保證會成功,那我要做什麼?

當你了解自己是誰,就有能力將天賦貢獻給這個世界。集體作品公司創辦人納特‧摩利說到,打造品牌時,「你是誰」和「你做什麼」之間會有差異,「多數人把NIKE想像成一家做鞋子的公司,但實際上,NIKE是一家效能公司,把鞋子當成一種鼓舞與啟動人類效能的工具。」

另外,Chatbooks這家新創公司可以從相機膠卷和社交媒體帳號印製實體相簿,摩利也是這家公司的顧問委員之一,他幫助Chatbooks理解,他們並不是一家印書公司,而是一家「堅守重要事物」的公司,公司的存在是為了「激勵與協助人們堅守並保存最珍貴的時刻與人」。

好內容很重要,但粉絲願意分享更重要

百萬粉絲經營法則-流程溝通模式

大部分的行銷書籍都會告訴你內容很重要,但如果你需要很多人分享你的文章,作者認為,好內容和眾人會分享的內容並不必然相關,要讓內容發揮最大效益,永遠要觸及你想溝通的對象。

為了評估你要溝通的對象使用哪一種溝通風格,書中提出了傑夫‧金恩的「流程溝通模式」,先判定你的目標受眾(TA)是哪六種人格類型:思考型、堅持型、調和型、想像型、叛逆型和促動型,每個人格都以不同的方式體驗世界,跟他們搭上線,他們才會和別人分享:

  • 思考型透過想法來感知世界,邏輯就是他們的流通貨幣。
  • 堅持型透過意見來感知世界,價值是他們的流通貨幣。
  • 調和型透過情緒來感知世界,仁心是他們的流通貨幣。
  • 想像型透過不作為來感知世界,想像力是他們的流通貨幣。
  • 叛逆型透過回應來感知世界,幽默是他們的流通貨幣。
  • 促動型透過行動來感知世界,魅力是他們的流通貨幣。

金恩建議把重點放在調和型、思考型和叛逆型等三類人身上,也就是需要運用邏輯、感覺/仁心和幽默,通常就能創作出觸及面非常廣泛的內容,但作者說,重點不見得永遠都在內容,有時候更在呈現內容的脈絡情境。

>>對個人品牌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這篇:不只是創業,而是個人品牌《暢玩一人公司》

精確瞄準目標

具體化你的目標受眾(TA)

如果是從事行銷相關的行業,都知道理想顧客檔案(Ideal Customer Avatar),簡稱TA,除了設定性別、年齡層、興趣、生活方式之外,也要先確認自己目前要達到的行銷目標是什麼,比如:提高品牌知名度、銷售特定產品、希望更多人與貼文有互動、帶動部落格或網頁的流量等等。

那麼,如何檢查假設是正確的?要是沒有粉絲群,就和假定的目標受眾聊聊,看看他們對你的訊息、想法與內容有何意見;要是已經擁有一群粉絲,就可以用分析數據來判定誰最熱情回應你的內容、產品和品牌。

派拉蒙影業數位行銷部的前任副總裁阿內森認為,即便做好了TA,還是要根據實際數據來判定真正的理想受眾,比如具體指標是影片的點閱率時,就檢視影片播放完成度或完整觀影率,要是看完大部分的影片又分享內容(或點閱其他影片、照片或連結),就是你目標受眾的最佳指標。

擴大與擴散你的粉絲群

「相似群眾」就是在性別、年齡層、專注興趣等參數上,跟你核心粉絲相似的一群人,把這群人分成不同的瞄準組別,發送與核心推廣宣傳活動相關的類似活動(或貼文)給他們,重點是鞏固這群透過數據找到的群眾,讓他們也能如核心粉絲那般做出行動。

「分享群眾」未必是你的目標市場,但他們也可能會被你的優質內容打動,進一步分享出去,比如前文提到的chatbooks,他們拍了一部感動人心的影片,是以幼童的視角來看母親,準備在母親節舉辦活動以提高知名度。

在這部影片中,4到8歲的孩子分別講述自己的媽媽是怎樣的超級英雄,原本是瞄準45歲以上的媽媽,但作者建議先廣泛使用基本參數(性別、年齡等),但興趣方面連結上整理剪貼簿、攝影、媽媽經和親職等。

真正開始測試後,他們發現,實際分享影片的人是介於18到25歲間的女性。她們會和自己的媽媽分享影片、分享時標註媽媽,並開始和媽媽對話,討論內容。也就是說,這部影片觸動了母女間的情感連結,也讓他們得以將產品介紹給新群眾。

>>若對於網路銷售文案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這篇:讓「對的人」點擊你的網路廣告《從零開始學寫吸金文案》

4個內容創作策略,讓你不再被忽略

要創作出讓群眾分享或能互動的內容,除了上述的「流程溝通模式」之外,還可以參考書中提出的4種共通策略:

策略1:最受歡迎的5種內容

在思考如何設計標題及要分享哪些訊息前,可以跟從某些趨勢,並與已經有效果的元素作連結,讓人願意分享的內容通常分成5類:

  1. 勵志性、啟發性與「有為者亦若是」類
  2. 政治類/新聞類
  3. 娛樂類
  4. 喜劇類
  5. 寵物類

要是可以想辦法連結到蔚為流行的訊息,就能提高點閱率和分享次數,你得分析自己的核心訊息、亮點,並將具體訊息和流行趨勢搭上線。比如:作者在建立粉絲群時,是利用了勵志色彩的內容,傳達「以更高效的方式培養追蹤者並善用社交媒體」,並將這點與幫助人們追逐夢想做連結

策略2:區分每種關注興趣

這是在測試廣告時必用的策略之一。把目標受眾的「關注興趣」全部列出來,為個別的「關注興趣」分別製作廣告(或貼文),這是因為,如果將所有的「關注興趣」放在同一則廣告裡,就無法從中知道測試結果的成敗;再者,把要點分開,就能讓每件創意作品可觸及的範圍達到最大

何為目標受眾的「關注興趣」?如:

  • 他們聽哪種類型的音樂?
  • 他們從事哪種運動?
  • 他們穿戴哪些品牌?
  • 他們去哪些商店購物?
  • 他們每天的例行公事會是哪些?
  • 他們會參加哪些活動?
  • 他們的價值觀是什麼?
  • 他們有哪些嗜好?
  • 他們使用哪些品牌的商品?
  • 他們開哪一款車?
  • 他們收看哪些電視節目?
  • 他們最愛的電影是什麼?
  • 他們追蹤哪些名人?
  • 可能的其他興趣?

策略3:觸動群眾的情感

作者建議,在創作內容與思考訊息時,自問所闡述的是否能讓人大笑、哭泣、微笑、憤怒、受到激勵或產生強烈意見。感性的訊息與內容才能讓別人分享出去,比如上述的chatbooks母親節影片案例。

這樣的方式也能套用在困難的議題上。作者舉例,他某次負責建置一個幫助治療藥物與酒精濫用者的網站,但一般人通常不想與此有所關聯,很難得到按讚數或讓人分享,於是,他將名流之死與某些正掙扎於對抗癮頭的名人與此做連結,讓人願意為了家人或朋友將這類重要的資訊分享出去。

策略4:給粉絲一個@的理由

當你需要讓粉絲標註朋友或請朋友留言時,記得營造出必要性,讓人們願意接受這樣的溝通,並擴散到他們的人際網絡,也就是給他們一個理由,讓他們能把其他人拉進來,而不是單純告訴他們該做什麼。

比如,派拉蒙影業經常讓粉絲找找,有沒有哪個朋友讓他們想起電影中的某個角色,然後標註對方,這廣泛且相關,很容易就能拉進朋友。因此,行動號召要有具體的背景脈絡,確認這些和實際的內容有關,而且是以創意的方式編入其中。

書中又以恐怖片和浪漫愛情片為例:派拉蒙影業會請粉絲標註最容易被恐怖片預告嚇到的朋友,這讓粉絲覺得很有趣,人們都喜歡看到朋友被嚇到的樣子;如果是浪漫愛情片的預告,就會問,最希望和誰一起體驗這樣的故事,讓粉絲把自己的情人拉進來。

>>如何用好的內容在網路上創業,打造成功品牌,可以參考這篇筆記:《內容電力公司》

行銷小白如我,看完書學到的3件事

1.要真心誠意

這是我沒有寫在筆記裡,但貫穿此書、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作者也不斷提到,像什麼買假粉、買按讚數或標題黨,統統不要做,即便是展現脆弱也不一定就是壞事。

我也覺得在這個注意力越來越缺乏的年代,真誠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即便是透過網路,很多人都能夠直覺感受到你是否展現出真誠,還是只想推銷產品。我想,這大概就是真心換真心,摘錄書中所說,「當你是真心並與真實的自己相連結,別人就比較容易和你連結。

但如果有人踐踏你的真心,那他就不會是你的粉絲。

2.社群平台是一場雙向對話

所有社群平台的設計,都是為了能夠讓用戶互動,因此,所有的行動,包含按讚、分享轉發、標註、留言回覆等,都是為了讓用戶能在平台上停留更長的時間。

因此,所有的內容行銷書籍或文章都告訴你,好的內容有多重要,只要你的內容可以服務他人,為他人帶來價值或有連結感,不管是啟發、感動還是樂趣,都會引發行動,達成雙贏局面。

3.身為網路創作者,要靈敏應對演算法的變化

你得願意隨著時間改變,跟著趨勢前進,如果你無法跟上,就會被拋在後頭。」只要在網路上創作、售賣服務或產品,就不得不對演算法的更新有著更靈敏的嗅覺,並且樂意學習新知,隨時調整自己的做法。

所有的網路平台都是隨時變動的,就連這本書提到的臉書廣告測試法,到了2022年是否仍適用,也有待重新評估,因此,不斷測試是這本書的核心,不管你在哪個平台,記得這本書所說的,「人們追蹤你是因為內容出色,不是為了要滿足你身為創作者的渴望。」

布蘭登‧肯恩(Brendan Kane)
IG:@brendankane
links:https://links.hookpoint.com/
他的下一本書《鉤引行銷

│免費支持│拍手5下, 支持我跟你分享更多好書

Share this post

「閱讀很重要,但生活也是。」相信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也是閱讀的一部份,目前的身分是文字工作者二度就業中。有任何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